宿遷:水城相融 古老運河奔涌新活
2024年09月03日06:30 來源:宿遷廣播電視總臺
作為全國唯一擁有“大運河三個歷史階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宿遷堅持保護、傳承、利用、展示四位一體,在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打造城市特色標識、重構城市發展格局上發力,賦予千年運河新的時代內涵。
剛剛過去的暑期,運河東岸熱鬧非凡,“玖庫書屋”和書相約、“點亮星夜”讓音樂常伴左右,古老運河為廣大市民帶來了全新體驗。
市民孫萌說:“這里每天晚上都會有年輕人在這邊唱歌、大排檔之類的,唱的歌也是我們大家喜歡聽的,適合我們這個年齡段。我們年輕人可以多過來轉一轉。”
為加強老建筑、老遺跡保護利用和閑置廠房盤活,2021年,宿遷市對總占地面積約90畝的8棟老糧庫和1幢老駱運庫房進行了綜合改造,老糧庫也正式更名為中運河老糧庫文化創意產業園。從老糧庫到運河玖庫,我市圍繞運河文化傳承、景觀提升、產業發展和IP打造,以文化作為聯接項目的精神內核,打造“城河一體”的水美宿遷城市特色風貌。包括運河玖庫在內,運河灣公園、運河風光帶等一系列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時代下,京杭運河綻放出了“文化之花”。
泗陽縣園林綠化事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周曉楓說:“運河風光帶項目的實施是為了改善運河堤岸原有的不良環境狀況,通過一系列的改造措施,將該區域轉變成一個符合“濱水城市、運河新城”主題的新景觀。”
流淌了2500多年的大運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的運河。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近年來,宿遷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精心組織推進,聚力打響品牌。走進湖濱新區皂河鎮龍運城景區,5D電影《大禹治水》正在上映,觀眾置身于動感座椅之上,隨著熒幕上洪水肆虐、大禹率眾治水的震撼場景,仿佛親身經歷那場古老而壯麗的治水之戰。
市民周成嬌說:“首先我們宿遷就是與水文化有關系,大禹治水剛好跟水有一定的關聯性,所以帶小孩來體驗一下,通過影片更能讓小朋友深入其中。”
項目運營部工作人員李媛媛說:“我們周一到周四一天播放六場,周五到周日一天十場,每一場可以容納200個人,幾乎是場場爆滿。”
皂河龍運城坐落在京杭大運河、駱馬湖、古黃河和古皂河四水交匯之地,2022年9月建成運營。景區以生態為基礎、文旅為引擎、生活為本質,內設多個與水利相關的文博展館,通過展現全時段的運河文化,打造產城融合的宿遷樣本、文化生活先行體驗區。如今,這里已經成了宿遷展示水文化、航運文化、治水歷史的重要窗口。
皂河龍運城景區市場營銷部工作人員周相前說:“我們在開發過程中,保留了以治水文化,航運文化和皇家巡游文化為核心。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了解和感受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樣的方式不僅促進了景區的發展,也為運河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做出了貢獻。”
千年京杭大運河,半部中國盛世史。京杭大運河宿遷段全長112公里,為保護、傳承好運河文化,我市啟動《宿遷市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立法,共清查登記物質文化遺產13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55項。先后爭取國家和省級文保專項資金3200余萬元,實施龍王廟行宮彩繪、孔廟大成殿修繕等26項文物保護工程。在此基礎上,我市還建成大運河沿線文旅融合項目30個,累計投資146.1億元,皂河龍運城、運河灣公園、牛角村歡樂田園度假區、朱海康養旅游度假區等項目相繼建成投用,不斷推動古老運河在新時代綻放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