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重大項目觀摩記 加“宿”度 “項”前沖 從“新”出發
2024年07月26日06:50 來源:宿遷廣播電視總臺
在拉練中找差距、在觀摩中促提升。兩天的觀摩,26個項目,從爭分奪秒的建設現場,到忙碌火熱的生產車間;從傳統產業重煥新顏,到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所到之處,處處涌動著項目發展的澎湃活力,激發起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發展,奮楫揚帆再出發的昂揚干勁。
存量煥新 傳統產業“發新枝”
記者盛韌說:“木材加工是沭陽傳統支柱性產業,我身后的板盟店科技新材料項目,積極響應市縣木材產業轉型升級號召,通過引進智能高效裝備,木材利用率可達100%,較傳統木材企業提高30%,而且產品具有防火、防蛀、防腐、防變形等多種特性。該項目的實施,填補了本地材加工產業鏈相關空白,為打造沭陽高端綠色家居全產業鏈生產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宿遷傳統產業產值占比約70%,這些“老家底”是孕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礎和依托。觀摩中,既有通過創新生產工藝,實現整體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的泗洪天瀚光電科技等項目;也有擁有國內智能化水平最高制曲生產線的原產5萬噸制曲項目。近年來,宿遷搶抓國家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機遇,大力實施“產業結構優化、設備更新改造、產品提檔升級、科技創新引領、智改數轉網聯、綠色低碳轉型、企業管理賦能”七大煥新行動,助力企業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全市省星級上云規上企業覆蓋率54.2%、全省第一,產業數字化發展指數91.27、全省第三,成功入選省制造業“智改數轉”成效明顯地區,受到了省政府的督查激勵。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朱增銀說:“從觀摩的項目來看,無論是數量上、體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與以往有一個質的提升。第一個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叫“筑巢引鳳”。我們這次看的好幾個項目都是在我們園區里面,頭部的企業來了以后,就會帶動一片企業的集聚,集聚效應非常好。第二感覺是“騰籠換鳥”,在原有產業轉型過程中,與我們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相比來轉型升級,這一塊表現比較突出。第三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新質生產力。正如總書記講的新質生產力本身也是綠色生產力。這一次我們看到一些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智慧化轉型,在綠色化、低碳化方面都做得很好,也為我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增量壯大 新興產業“長成林”
記者盛韌:“乘‘數’而上搶‘新’機。在這次觀摩中智能、高端、行內領先的好項目比比皆是。宿豫區的索智(木牛流馬)物流機器人,是國內首款把無人駕駛技術、交通調度系統和運動控制集成到一個自主設計的工業級PC上的產品,也是國內最大的移動機器人基地,它的投產將帶動宿遷經濟智能化轉變。”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觀摩中,通過自主創新,打破技術壁壘、填補國內空白的固德半導體、威科新材料、渭西威爾科技等優質項目十分吸睛。近年來,我市立足自身產業水平,選好“宿遷賽道”,新興產業實現較快發展,特別是在光伏新能源、膜材料等領域形成自身特色和比較優勢。制定出臺新質生產力“1+3”三年行動方案,聚力提升發展質量,實施“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三大行動,組織企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綠色化改造,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全面提升產業發展質態,確保全年新增星級上云企業200家、省級綠色工廠10家,實施設備更新項目200個。開展新興產業壯大行動,加快建設江蘇新興集成電路產業基地、長三角高端醫療器械先進制造業基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40%。
市科技局局長呂娟說:“總的感受是,相比以往科技味更濃,含‘新’量更高。各地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因地制宜招引落戶了一大批科技含量足、人才層次高、發展潛力大的項目,涉及新能源、半導體、機器人、新材料等多個領域,讓人耳目一新、倍感振奮,能夠深切感受到各個板塊在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上的前瞻布局,更加堅定了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信心。下一步,市科技局將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創新平臺、創新主體、創新投入、創新載體、創新資源、創新生態“六位一體”推進,不斷深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項”“新”而行 產業發展高質量
作為建江蘇新興工業城市,宿遷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領跑”的重大機遇,各地持續打好服務、政策、人才“組合拳”,努力讓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全市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301項;1-6月,實施177項高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73.68億元;向433家企業發放創新券7035萬元。不斷向新逐新的產業發展態勢,提振了各地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泗洪縣委書記楊云峰說:“兩天來的觀摩非常令人振奮,也非常受鼓舞,我覺得有這么幾個特點,第一是項目的數量多,第二個特點是規模大,第三個特點我覺得是產業的水平越來越高,第四個是產業的配套非常強。回去以后,我們還是要做好幾個方面工作,第一還是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特別是發揮我們“365”招商機制和月度點驗機制的推動力度,把我們招商引資工作組織得更好、更科學、水平更高。第二還是要加大產業培育的力度,爭取我們四大產業都突破百億級。第三還是要加大營商環境的建設力度,對水電氣熱以及包括我們的環保、土地的供給這些方面繼續加大力度,確保我們產業發展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為全市發展作出泗洪的貢獻。”
記者盛韌:“項目建設熱潮涌,比拼趕超勢如虹。在這場重大項目的觀摩拉練中,各地立足自身產業發展特色,跨越趕超、乘勢而上,比出了干勁,賽出了風采,更拼出了宿遷產業發展的新未來!重新再出發,決勝下半場,宿遷全力以赴“項”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