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生態“試驗田”綻放新綠 共繪“江蘇生態大公園”美好畫卷
2024年07月18日08:27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2022年以來,宿遷獨攬江蘇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先鋒大旗,成為全省唯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域試點、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雙料”試點市。試點以來,宿遷市縣一體,立足全市全域資源稟賦,從多個維度激活生態產品供給力,探索出一條差異化、創新性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之路。
漫步宿豫區新莊鎮的杉荷園,一片翠綠映入眼簾,荷花與杉樹交織成詩,雨后更顯清新雅致。這里,不僅是省三星級鄉村旅游區,更是生態產品種類豐富、特色鮮明的典范。面對這份自然的饋贈,如何既保護又利用,成為關鍵課題。今年一季度,市資規局聚焦杉荷園能夠產生生態產品的自然資源,摸清底數,探索制定核算方法,形成了一份生態產品信息普查清單,讓每一片林、每一畝田的價值都清晰可見,為后續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宿豫區新莊鎮黨委委員、副鎮長 董俊輝說:“在以往,由于缺乏詳盡的清單,我們的資源配置常顯單一,比如說杉荷園,有林地、耕地及旅游資源的綜合價值,但是它的碳匯權益,往往被不經意間忽略。現在,我們有了這份清單,就好像為我們豐富的生態資源畫了一個詳盡的地圖,使得我們后期能夠系統地將這些寶貴資源打包上架,并分門別類地探索其價值轉化的多元路徑。”
經測算,截至2023年底,杉荷園生態產品總價值高達1.67億元,其中水田生態產品價值獨占鰲頭,占比超六成。這背后,是宿遷市對水田整治修復、文化景觀打造、生態資源交易的全方位努力。而林地緊隨其后,貢獻了近三成的價值。
宿豫區新莊鎮黨委委員、副鎮長 董俊輝說:“接下來,我們還將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打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業態,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全力打通“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探索生態農業、農產品加工、研發及農文旅全鏈條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靠生態生金,以生態富民。從杉荷園到牛角淹,宿遷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憑借其豐富的自然資源,牛角村歡樂田園度假區一經開園,便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實現了生態與產業的“雙向奔赴”。
宿城區蔡集鎮牛角社區黨委副書記 吳柏霖說:“我們依托原有水面、耕地和林地,堅持科學規劃、綜合整治、產業引導的原則,全力打造宿遷“最田園、最鄉村”的旅游勝地。通過農文旅、智慧農業等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每年為村集體帶來百萬元收入。”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宿遷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穩步實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生態“價值變現”之路越走越寬。
在資產配置方面,泗洪縣探索“土地+林木收益權”出讓,出讓1宗國有建設用地59.91畝及地上林木收益權10.9畝;宿豫、宿城區等探索土地附帶生態修復條件出讓,出讓土地4宗119畝,獲得生態投資金額23.14萬元。
在林業碳匯開發建設方面,宿城區王官集鎮朱海建設宿遷首個國家標準碳匯造林基地;古黃河生態廊道開展森林碳匯價值評估與收儲交易試點,探索風景林碳匯效益評估方法,推動地方碳普惠機制建立。
在生態資產金融賦能方面,沭陽縣建立“花木生態價值貸”,以花木企業資產為基礎,銀行依據花木生態價值核算報告向企業發放零抵押貸款,2023年完成全國首例商業銀行向民營經濟主體發放的花木類生態貸款500萬元。
從“土地+林木收益權”出讓到生態修復條件土地出讓,從林業碳匯開發到生態資產金融賦能,宿遷正以多元化的方式,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道路越來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