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各地:麥收進度超六成 奏響夏日“豐收曲”
2024年06月11日07:30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麥浪滾滾遍地黃,機聲隆隆盈滿倉。進入六月,全市465萬畝小麥陸續成熟,宿遷各地農戶紛紛搶抓晴好天氣收割,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在宿城區中揚鎮嶺橋村的一片農田,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麥田間來回穿梭,收割、脫粒、秸稈粉碎等工序一氣呵成。目前,中揚鎮夏收面積超過九成,預計今明兩天全部結束。
種植大戶張秀珍說:“預計今年的畝產600公斤左右。今年年后還是比較風調雨順的,長得這樣能達到畝產,我是非常滿意。”
宿城區中揚鎮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汪浩說:“今年我們的夏收面積是7.9萬畝,比去年增產5%。在我們種植期間進行信息化的管理,從苗情、蟲情、水情等各方面加強管理,通過每個環節的管理,增加小麥的產量。”
“三夏”時節,麥田流金,秸稈綜合利用同樣能增加農民收益。在泗洪縣重崗街道,收割機收割后,農機手們操作犁地旋耕機在田地里實施秸稈粉碎還田作業,這些曾經被視為廢棄物的秸稈,如今卻成了農田的寶貴財富。
泗洪縣重崗街道袁集社區種植戶袁慶福說:“現在全程機械化,還田播種很快就完成了,既節約人力成本,也提高土壤肥力,減少我們種植施肥的成本,土地效益大大提高了。”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秸稈還田技術已成為促進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曾經令農民頭疼的“廢物”變成了可綜合利用的“寶貝”,實現了資源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互利雙贏。
泗洪縣重崗街道農村工作局負責人朱祥清說:“替代部分化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有利于廢棄物的循環利用。今年我們街道秸稈還田率達到80%。”
記者近日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截至6月9號,全市小麥夏收面積465.19萬畝,已收獲305.64萬畝,進度65.7%,累計投入收割機39048臺次。農業農村部門也提醒,各地要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及時調配好收割機械和人力,全力搶收,及時晾曬烘干,確保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