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建好”+“用好” 公共文化空間構筑群眾幸福感
2024年06月04日08:2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建筑是城市的骨骼,而文化則是城市的靈魂。有了文化的浸潤,城市才會有內涵與韻味、活力與生機。近年來,宿遷市宿豫區著力培育打造具有城市特色、有顏值、有溫度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推動城市文化建設,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發送小紅花、獻上愛心、點亮燈牌......在來龍鎮,本土民樂團葛家班正在進行直播表演,大家邊演奏手中的樂器,邊與網友們積極互動。直播間人氣火爆,短短十分鐘便涌入1900多人,非遺民樂通過直播平臺正煥發新的生機。
葛家班班主葛小東說:“基本上我們做的好的時候達到200萬播放量,也就是說有每一天有200萬人觀看。特別開心,特別有一種成就感。”
葛小東是來龍本地人,受到家庭的熏陶,繼承了嗩吶演奏的技藝,并組建了葛家班樂團。起初,樂團僅在線下進行表演,但隨著網絡直播的興起,他們迅速調整策略,轉戰線上平臺。然而,起初由于缺乏專業的直播設備,樂團的表演效果受到了限制,同時隔音不佳的問題還引起了鄰里的投訴。了解到這些困難后,來龍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積極介入,為樂團提供了免費的演出場地,并為他們量身定制了直播所需的了大屏幕、聲卡等設備,解決了樂團的燃眉之急。
葛家班班主葛小東說:“能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我們信心滿滿,感覺一一定能做好。我們想讓更多人知道咱們來龍,讓更多人知道咱們宿遷,把我們這個地方的這種傳統民樂呈現給更多喜歡民樂的好朋友。”
周末,豫新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也是熱鬧非凡。在這里開設的公益書法課堂上,宿豫區文化名家張祥兵正循序漸進地為小朋友講解書寫的技巧。書法班從去年暑假開班,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目前已開辦了25期。
街道居民戈女士說:“對我們來講非常受益的,然后咱就不說就是外面報一個書法班要多少錢。首先就是這個氛圍和老師的教學都很好。字真的變得就是比之前要好得多,然后就是專注力可能也會變得更好一些。”
據了解,該中心新館于去年投入使用,配備有圖書室、道德講堂、書法培訓室、未成年人活動室等。結合新館完備的條件和群眾需求,中心與區文聯、區全民閱讀促進會等部門積極對接,組織開展各類大型文化活動60余場,參與活動居民達75萬余人次。在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的2024年度“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打造對象名單中,豫新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榜上有名。
宿豫區豫新街道民生事務局局長張祥兵說:“希望是完全能夠滿足他們的各方面的文化需求。雖然我每周六加班吃了點辛苦,但是心里成就感滿滿啊。”
在“建好”和“用好”上下功夫、做文章,奏響文化惠民新樂章。截至目前,宿豫區已創建省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7家。一個個傳承文化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一座座設施先進的公共文化場館,一場場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都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