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勞動課“熱”力開講 學生實踐“勞”有所獲
2024年05月22日08:2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從課本到生活,從知識到實踐,如今,勞動課已成為中小學的獨立課程。宿遷市各中小學因地制宜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把課堂“搬進”田間、廚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耕耘,體味生活。
下午,在宿遷經濟開發區的青海湖路小學的“青廚房”烹飪課上,學生們圍爐而立,或包餃子,或炸薯條,或卷壽司,鍋鏟翻飛間,教室里彌漫著誘人的香氣,每個學生的臉上都洋溢著期待與自豪的笑容。
學生張譯元說:“通過這樣的勞動課程,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技能,現在我回到家可以主動幫助爸爸媽媽做許多家務活了。”
據了解,學校積極實施“童耕童饌”勞動教育計劃,創建“擷青園”“雀藍苑”“四季庭”等多元化勞動實踐場所,常態化開設勞動課程,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勞動。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青海湖路小學副校長 彭春偉說:“我們發現,孩子的專注力、凝聚力特別好,尤其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合作團結的意識、珍惜勞動、珍惜食物的品質和精神。我們還將進一步拓展勞動場域,豐富勞動內容,增設水產養殖和現代農作物種植。”
隨著勞動課納入中小學必修體系,教學空間也成功實現專業化拓展。玉泉山路小學組織學生去食堂“探秘”,了解一日三餐供應背后的故事。宿豫區第一實驗小學的學生們則在耕耘播種中盡情感受泥土的溫潤與生命的脈動。
宿豫區第一實驗小學 王焉然說:“我們今天種了花生,以前還種過小麥、向日葵,老師帶我們干了很多的農活,也認識了很多的農作物,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能力。”
宿豫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 張彬說:“小學生圍繞生活自理的日常性勞動,初中生圍繞增強技能的生產性勞動,高中圍繞職業體驗的服務性勞動,分年級實施勞動清單,豐富勞動教育、實踐、評價形式,著力培養學生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新時代勞動精神。”
人生在勤,勤則不匱。近年來,宿遷市中小學校夯實“校內+校外”“基地+特色”“勞動+專題”三個載體,引導孩子們從書本走向自然,從課堂走向生活。2022年以來,宿遷市進一步明確了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的創建標準,推動形成課程完善、資源豐富的學校勞動教育體系。如今,形式多樣的勞動課程已在學校落地,越來越多的學生將所學應用于現實生活,從而豐富自我,充實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