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軍:創新服務 滿足群眾美好用郵需求
2024年05月07日08:24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隨著快遞事業的迅猛發展,網購已經很普遍,快遞員也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從業17年,吳愛軍從一名普通投遞員一路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投遞班長、業務骨干,并榮獲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了不起的勞動者,聽聽他的故事。
走進宿遷市郵區處理中心,一派繁忙的景象映入眼簾,分揀、打包、配送,每天有成千上萬的包裹從這里發往全國。36歲的吳愛軍是這里的負責人,如何讓包裹高效流轉,從路線設計到運力調配,都是吳愛軍每天在琢磨的事。
中國郵政宿遷市分公司寄遞事業部網路運營中心班組長 吳愛軍說:“保障我們老百姓能夠第一時間發出去,也能夠第一時間收到相關的郵件,我們實際上是24小時作業,我們工作人員、整個團隊基本上是兩班倒、三班倒,天天上班,休而不息,這個也是我們工作的本職。 ”
2007年,懷揣“綠衣使者”夢想的吳愛軍選擇在蘇州郵政做了一名投遞員。很快,在區級、市級、省級的技能競賽中,他就幾乎包攬了所有投遞工種的冠軍。值得一提的是,吳愛軍變傳統的“單手分信”為“雙手分信”,并被系統推廣。所在班組還全國首創以營投部為單元,運用小型分揀機進行快遞包裹分揀作業。
中國郵政宿遷市分公司寄遞事業部網路運營中心班組長 吳愛軍說:“靠人工進行一些地址,或者是說我們一些郵件的面單識別,實際上這樣效率非常低。最終落地的我們這個設備也是在全國首創,整個我們區域時效能提高每天上下午各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也省了基本上每年要30至50萬的一個成本。”
2021年初,吳愛軍回到家鄉宿遷繼續從事郵政工作。這一次,愛琢磨的他盯上了地方農產品的出村進城。沭陽是中國花木之鄉,還是國內重要的圖書集散地,郵政快遞是當地花木和圖書電商依賴的一個運輸渠道。為了保障地方農產品高效流轉,吳愛軍帶領團隊建設直投中心,推動“自提點集包+串點直投”的直投模式落地,不僅壓低了運輸成本,還實現郵件與客戶提早30分鐘見面。2023年全年共處理發運2.1億件郵件,其中花木產業類等農產品約1.2億件,郵政也真正成為融入地方經濟發展,服務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
中國郵政宿遷市分公司寄遞事業部網路運營中心班組長 吳愛軍說:“我們宿遷郵政在全市設了一個出口中心在沭陽,然后在我們經開區設了一個進口中心,目前來看,我們整個的一天的進口量基本上在15萬(件)左右,那么我們全市一天的出口量這個現階段每天大概在80萬件左右,每天要接近200輛車從我們的各個縣區到達我們百盟的出口中心,然后再從我們的百盟出口中心再發往全國各地。”
崗位在變,但吳愛軍“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初心沒有變,“干一行就應該干好一行”的堅持沒有變。就在今年,他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中國郵政宿遷市分公司寄遞事業部網路運營中心班組長 吳愛軍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也會持續發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做好傳幫帶,帶領我們更多的快遞從業人員提高技能水平,提供我們更優質、更高效的綠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