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高質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讓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
2024年04月23日08:27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海綿城市建設是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宿遷市積極探索海綿城市建設實施路徑,著眼于區域流域,統籌治理城市洪澇,努力打造“會呼吸”的海綿城市,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在蘇宿工業園區蘇悅公園項目現場,幾臺挖掘機正在進行土方作業。作為“城市水環”的重要節點,蘇悅公園設置了雨水塘、人工濕地等調蓄水體14650平方米,目前地下管線已鋪設完成,中央水體的主體工程也建設完畢。
項目負責人朱城說:“下一步重點是喬木的跟進,我們計劃是在五月底完工,在六月初進行開放,給廣大市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比較理想的空間。”
占地面積42500平方米的蘇悅公園,主要通過中央水景作為雨水載體,同時栽植多重水生植物,豐富景觀效果,增加水體生態涵養功能,打造景觀和調蓄為一體的海綿空間。
蘇宿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局工作人員劉小雨說:“可承接周邊古城路、復旦路、紫金山路約54000 平方米的路面雨水,凈化后的雨水通過溢流堰控制進入十支渠,進一步保障了河道水體質量,提高區域內澇防治能力。”
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宿遷探索出“園林+海綿”“排水+海綿”“水保+海綿”等聯審聯驗模式,實現了海綿城市建設從規劃、設計、施工到驗收、維護等環節的全流程閉環管控。在位于宿豫區的中運河風光帶景觀提升項目現場,新栽種的喬木隨風搖曳、工人正在雨水花園內栽植細葉芒、朱雀、水果蘭等植物。
施工負責人倉金香說:“估計這個月底到下個月初,我們的管溝基本能形成,大概下個月底海綿城市這一塊的大部分節點能出效果,確保在雨季來臨之前,把整個管溝、鵝卵石,包括水生植物全部配置到位。”
宿豫區住建局園林綠化中心主任 張穎:通過海綿措施的實施,我們可以確保我們中運河片區,在汛期的時候實現水安全30年一遇,實現項目整體年徑流總量控制率85%,面源污染削減率70%。
作為首批國家示范城市,宿遷市深入貫徹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新社區全部建成“開放式”海綿社區,使得城市水安全保障、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進一步提升。2021-2023年三年示范期海綿城市達標區面積達67.07平方千米,占建成區面積比例51.3%,超過50%的預期目標。新增水系20千米、增加水域58公頃,增加雨洪調蓄空間2.6平方千米、調蓄容積640萬立方米,提升了城區行洪排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