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全域深耕 健全聚才網絡
2024年04月12日07:30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第二屆宿遷人才周系列活動將舉行,為展示宿遷人才發展階段性成果,4月11日起,宿遷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系列報道《人才向新 發展注新》。鄉村振興、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核心在人才。近年來,宿遷市堅持以人才引領服務發展“五聯五強”行動為統攬,堅持更寬視野、圍繞發展所需,全域深耕,發展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為宿遷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11日上午,在袁立學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鄉土人才袁立學正在指導農戶關于小麥紋枯病、白粉病的防治知識。
宿豫區大興鎮六塘河村農戶張春平說:“遇到一些困難,會到這里請教一下,有麥子生病了,水稻生病了,還有一些治草問題,都跟我們講解,在他的幫助下,我的稻子和麥子產量上去了,效益也很好。”
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是指在傳統工藝、現代農技、經營管理等領域的能工巧匠、經營能人、生產能手,依托企業、院校、專業合作社等單位創辦或領辦,進行技藝技能傳承與創新、技術成果運用與推廣的載體平臺。目前,我市已建立了60個市級以上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長期活躍在鄉村建設一線的“土專家”和“田秀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為了激勵他們更好地發揮在技藝傳承、產業發展和帶領群眾致富方面的作用,我市創新推出“藍領農民”評定新模式,著力構建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截至目前,我市已有超萬名鄉土人才喜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了職業等級的培訓和考評,從事傳統農業的農民也有機會從事農機手、無人機等技術行業,同時可以申報市級以上的人才項目,打造鄉村振興人才“蓄水池”。
高級農藝師、宿豫區裕豐谷物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袁立學說:“我自己也經常參加省、市、區各類技術培訓,也獲得了許多相關證書。獲得這些證書之后,我也更有勇氣、有信心,向身邊需要的農戶朋友和同行朋友,大戶朋友去推介所學到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品種的相關知識,幫助他們,帶動他們科學種田,種好田。”
鄉土人才的培養就是我市健全支撐有力的聚才網絡的縮影。近年來,我市堅持更寬視野發現人才,圍繞發展所需培養人才。聚焦產業人才聯企強鏈,推動各重點產業鏈分別開展招才引智活動;率先建立電商人才技能評價體系,近萬余人取得電商技能認定;與重點醫院、高校合作,抓住引進、培養和載體建設三個重點環節…… 2023年,我市引進大專以上各類人才3.46萬人,其中博士、碩士、“雙一流”本科2903人。
與此同時,宿遷創新實施人才科技項目招引,突出人才層次高、科技含量高,全年新竣工項目270個、吸引高層次人才及團隊150個,為人才提供平臺載體支撐。總投資120 億元的宿遷科技創新產業園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年內將全面封頂,2026年正式投入運營。園區建成后將成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新平臺,對優化產業鏈結構、加強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宿遷科技創新產業園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唐善超說:“科技創新產業園不僅是科技創新“新高地”,也是招才引智“新引擎”,園區以“人才公園”為依托,打好引才、聚才、留才、用才的組合拳,多方位、多渠道、多舉措來吸引各類高層次人才到科創園落戶,切實將人才轉化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2023年以來,宿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系統部署“遷宿遷·深耕行動”,構建“527”招才引智體系,編排“我為人才辦實事”項目94個。目前,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83.1萬人,近三年年均增長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