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科技助力 守護生物“多樣”精彩
2024年03月19日07:28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生物多樣性調查,是自然界的“人口普查”,摸清生物“家底”有助于科學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更好地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2024年年,宿遷在三臺山建成全市首個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對森林公園內植物、鳥類、哺乳動物及昆蟲等進行連續性跟蹤監測。
宿遷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處處長張秀敏說:“大鷹鵑每年到宿遷一般是在4到5月份,今年是提前到了二月份,說明我們現在的環境質量是越來越好了?!?/P>
在三臺山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智能在線平臺通過聲紋監測,發現大鷹鵑到宿遷棲息時間比往年提前了兩個月。
宿遷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處處長張秀敏說:“通過數據的長期觀測分析,積累,能夠對整個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有一個數據的支撐?!?/P>
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共有林地12600畝,是典型的森林生態系統。2023年,宿遷市采取省市共建、部門共享的方式共同推動三臺山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建設。通過對三臺山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以及重要棲息地的物種進行多類群、全方位、長時間的觀測,摸清生物多樣性保護現狀、時空動態和威脅因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技術支持,填補了宿遷生物多樣性觀測領域空白,同時為全省森林生物多樣性觀測提供了示范。
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王浩說:“目前,我們共布設了5臺攝像頭,8臺聲紋設備和18臺紅外設備,前期布設做過多次調查。根據動物分布情況和習性有針對性地安裝了不同的監控設備,最大限度捕捉到各種生物的活動影像?!?/P>
宿遷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處處長張秀敏說:“2022年的時候,對三臺山地區進行了生物多樣性的本底調查,當時觀測到的鳥類是90多種,通過我們近一兩個月的觀測運行的情況看,我們三臺山的鳥類數量已經提高到118種,從數據上直接反映出近兩年我們三臺山地區的鳥類生物多樣性在不斷地提升,說明我們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還是在不斷的優化。”
在此基礎上,宿遷市還在洪澤湖濕地保護區、古黃河、新沂河等鳥類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安裝了視頻觀測設施,觀測數據同步接入“宿遷市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平臺”,形成“一站多點”的觀測網絡,實現了熱點區域連續性在線觀測全覆蓋。
宿遷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處處長張秀敏說:“一個是數量,一個是種類的變化,來對我們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一個技術上的支撐,另外我們想通過觀測站的運行,為我們廣大市民提供一個科普的教育?!?/P>
近年來,宿遷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聚力打造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安全的“美麗宿遷”。如今,中華花鰍時隔20年重現,鳥類“活化石”東方白鸛和中華秋沙鴨相繼留宿越冬,堪比雪蓮珍貴的野大豆種群不斷被發現……不斷增加的生物物種,彰顯了宿遷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