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全市重大項目觀摩記
2024年01月05日08:27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1月4日上午,一場為期兩天的全市重大項目觀摩正式拉開帷幕。市委書記陳忠偉,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浩率隊集中“檢閱”宿遷市重大項目建設最新成果,感受各地上項目、抓產業、謀發展的強勁脈搏,進一步營造大抓項目、大抓投資的良好氛圍。
加快科技創新 著力培育新增長點
記者盛韌:“以‘智’為擎,激發前進動能。這里是2023年列省重大產業項目聚成金剛石三期項目的建設現場。這一家專注于光伏行業金剛石制品研發、生產、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項目目前已經進入設備安裝階段。三期項目達產后,可年產值超30億元,并帶動就業1200余人。”
企業的腰桿硬不硬,產業的地基牢不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技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在上午的觀摩中,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足的科技型成長企業格外引人注目,從雙星新材 F 廠區精密涂布深加工,到邁升科技,再到奇納氫科等,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既帶動了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城市帶來了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2023年,全市新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了310家,創下歷史新高,預計全年高新技術企業將突破770家。
市湖濱新區黨工委副書記 管委會主任 陳磊表示:“通過上午的項目觀摩,我覺得有三個特點:第一項目體現出了‘大’,每個項目體量都超過了10個億,甚至有的項目超過了50億。第二是項目體現了‘新’,每個項目科技含量都非常高,項目的整個質態非常好。第三是項目體現了‘精’,有部分的項目都是國內的單打冠軍。下一步我們湖濱新區將進一步向兄弟縣區學習,圍繞我們的大數據、服務業和膜材料三大主導產業進一步精準發力,招大引強,進一步推動我們可愛湖濱的建設。”
攻堅核心技術 破解“卡脖子”難題
記者盛韌:“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對于促進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保障經濟安全等具有重大意義。這里是威金邁科技項目建設現場,該項目分兩期建設,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開票銷售75億元,對進一步推進宿遷市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全市首個產值將突破千億大關的產業,光伏新能源產業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除天合光能、阿特斯、龍恒、東磁等龍頭光伏企業相繼落戶外,威金邁科技、廣豫儲能、米格新材料等一批新能源產業的延鏈補鏈項目也正積極攻堅核心技術,突破“卡脖子”難題,努力將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推動新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2023年,宿遷市堅持以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總攬,持續推進創新要素集聚、創新企業培育、創新成果轉化、創新平臺建設。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首次突破2.0%,創新發展的活力持續釋放。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 朱增銀表示:“上午的觀摩看下來,這一批的項目整體呈現出體量比較大、質態比較好,應該說正符合我們宿遷現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這樣一個總的要求。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市委六屆七次全會的精神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要求,抓好服務企業的發展,真正以高品質的生態環境來助力支撐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加快平臺載體建設 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平臺載體的強力支撐。在觀摩中,宿遷經開區的國昇先進科技、泗陽的京東方松彩等一個個平臺載體型產業項目讓人眼前一亮。近年來,宿遷市聚焦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支撐引領作用。2023年,全市新竣工人才科技項目達到270項,新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眾創空間4家。先進光源技術研究院、中科分離純化研究院、江蘇綠材低碳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不斷推進,產業發展的根基進一步筑牢。
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副局長 張軍如表示:“今天我們觀摩的項目有三個鮮明的特征:一是產業賽道新,二是科技含量高,三是高層次人才多,看下來非常的鼓舞人心、振奮人心。新的一年,市科技局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建設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統攬,大力實施科創平臺擴容、創新主體提質、人才科技項目招引、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提優等五大行動 ,努力在產業發展支撐上、創新主體培育上、科技資源集聚上實現新的提升。”
記者盛韌:“行而思、觀而悟、推而行。觀摩中,可以說‘高’是貫穿各個項目的關鍵詞,不僅項目引進質量‘高’,建設標準‘高’,科技含量更是‘高’,相信隨著這些項目的陸續開工投產,宿遷也必將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跑出‘加速度’,為實現首季開門穩、開門好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