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批獲批!《宿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發布
2023年09月06日08:2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9月5日上午,宿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新聞發布會召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擔任“發布官”,現場解讀了《宿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農業農村局回答記者提問。
該《規劃》共16章、186條,包含43張圖件,是2018年機構改革以來全國首批獲批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深化“多規合一”改革、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具有重要意義。《規劃》對全市國土空間作出了全局性安排,明確了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銜接了“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優化了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對提升城鄉空間品質、加強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等做出了統籌安排。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發展目標與規劃策略
圍繞發展目標與規劃策略,深入實施“1+3”重點功能區戰略,明確“水美酒香地、宜居創業城”的目標愿景,確定城市性質與核心功能定位為“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江蘇生態大公園、酒都電商名城、‘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并明確了由31項核心指標組成的指標體系,保障空間戰略和管控目標的實現。
空間格局與設施支撐
圍繞空間格局與設施支撐,加強毗鄰地區生態共保,共建江淮湖群生態綠心,推進洪澤湖、駱馬湖退圩還湖,提升濕地生態品質。優化“一主一副兩極四廊、一帶兩湖兩特三區”的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建立“市級—區縣級—街道(鄉鎮)級—社區(村)級”的四級公共服務體系,加快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至2035年各類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90%以上。
歷史文化與風貌塑造
圍繞歷史文化與風貌塑造,構建“兩河、兩鎮、多點”的歷史保護空間,通過入城綠楔、清風水廊,建設“一帶兩環、四楔多點”的水美公園基底,立足宿遷城市精致舒朗的現狀,促進中心城區精明組團發展。彰顯中心城區濱湖倚水的本底特色,塑造玉帶穿城、多廊聚心、湖城相映、開敞舒朗的城市風貌。加強“高度、密度、強度”建設管控,突出舒朗有度、精致宜人的空間特質。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圍繞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建立縱向傳導的規劃約束機制。建立橫向協調的規劃銜接機制,完善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機制。同時,建立健全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制度,發揮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管理的統籌協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