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產業項目聚合力 躬耕不輟興鄉村
2023年06月26日08:27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6月25日到26日,為期一天半的全市鄉村振興工作現場推進會觀摩活動正式開啟,市委書記陳忠偉,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劉浩率隊在全市范圍現場觀摩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并進行評議打分。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觀摩隊伍,看鄉村振興成效,找產業發展短板,謀高質量發展思路。
重大項目來助力 鄉村產業“熱”起來
端午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全市鄉村振興工作現場推進會正式拉開帷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跟上觀摩隊伍,看看上半年全市各地的鄉村振興工作交出了怎樣的 “成績單”。
農產品深加工是打通農業產業鏈的關鍵一環。觀摩中,宿豫區總投資10億元、占地24.7畝的正大中央廚房項目吸引了眾多觀摩人員駐足。據了解,該項目于今年5月建成投產,是正大集團在國內布局的首個中央廚房項目,也是全省食品安全全程可看可控可追溯的標桿企業。項目設有自動化食品生產線3條,可年產各類速食食品4萬噸,預計年產值超10億元、納稅超3000萬元,為宿遷市高標準打造畜禽和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注入了強勁動能。
宿豫區委書記、宿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殷其國說:“我們宿豫區主要是三大主導產業,第一就是我們的肉禽養殖和精深加工,第二個就是我們的優質果蔬,第三個是我們的優質秈米,總結下來就是鄉村要振興,還是要聚焦我們的特色產業、主導產業,要做出我們鄉鎮發展的優勢和品牌。另外我們覺得鄉村振興還要做強工業,就是靠產業振興來推動組織振興,人才振興,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用好特色資源 做強特色產業
作為聞名全國的花木之鄉,沭陽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鮮艷和熱烈。從“賣產品”到“賣風景”,近年來,沭陽不斷帶動花木生產向價值鏈高端攀升,“顏色經濟”愈發紅火,一幅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躍然紙上。
在沭陽扎下藝森園盆景造型基地,火熱的直播場景讓觀摩人員印象深刻。該基地是沭陽單體規模最大、品種最豐富、剪扎手法最成熟的“沭派”盆景基地,其首創的“矩陣直播”模式平均每場可以吸引40余萬粉絲競拍,售出盆景50余盆,成交額達130萬元,年可銷售苗木10萬株、實現銷售額7000余萬元,真正讓當地的特色資源轉化為了致富一方的特色產業。
市湖濱新區黨工委書記張先彥說:“今天上午實地觀摩了兄弟縣區幾個鄉村振興特色項目,總體感覺,項目質態優、前景好,令人耳目一新。下一步,湖濱新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鄉村振興決策部署,緊扣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以駱馬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成摘牌為契機,圍繞“西部水產、東部農旅”總體思路,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國家級現代水產高質量發展示范園、淮海經濟區休閑度假新中心。”
取真經 添動能 鄉村發展成色足
觀摩學習取“真經”,鄉村振興添“動能”。據了解,本次全市鄉村振興工作現場推進會共分為現場觀摩和集中開會兩個階段,將重點聚焦糧食生產、農業重大項目建設、人居環境整治、農房改善、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等鄉村振興重點內容展開。在上午的觀摩中,不論是開足馬力的正大中央廚房,還是展露新顏的林河新型農村社區,現場熱火朝天、欣欣向榮的景象都贏得了與會人員的一致肯定。
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市鄉村振興局局長王占武說:“我們這次鄉村振興的重大項目觀摩,體現了鄉村振興產業的一個重要方向,體現了我們群鏈化發展的重要成果。項目的體量在放大,含量在提高,展現出全市各級農業戰線,特別是縣鄉兩級,在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工作進程當中,水平不斷上升,質態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