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魚塘”變“示范區” 宿遷生態富民廊道添新景
2023年03月15日08:27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從“亂魚塘”到“示范區”,3月14日上午,2023年市領導及市直機關干部義務植樹活動舉行地—宿城區王官集鎮朱海水庫的華麗“蝶變”,見證了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由“灰腰帶”到“金腰帶”的喜人變化。
春日里的朱海水庫,風景宜人,河道蜿蜒曲折,水面波光粼粼,水鳥成群駐足,一排排剛種下的烏桕、銀杏迎風挺立,吐露春意,呈現出勃勃生機。
市林業技術指導中心主任朱嘉說:“在我們環湖1600米范圍內栽植1000彩色樹種,就是出于生物多樣性方面考慮其中一些樹種在秋冬季為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對于在我們濱湖周邊的生態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有很重要的意義。”
幾年前,這里聚集了200余處大小不等的魚塘,長期投喂飼料養魚,導致水體污染嚴重。2020年,宿遷正式啟動水庫生態修復及生態旅游工程,通過實施退塘還湖、聯通水系、涵養水源、景觀綠化等工程,著力打造以綠色生態為鮮明底色的美麗示范區,現已入選國家“十四五”期間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7個項目之一。
村民王佳說:“隨著朱海開發,周邊的環境也越來越好,我周末經常和朋友過來拍拍水鳥,采采風。”
宿城區王官集鎮人大主席李曉聰說:“我們正在進行土方回填、綠化栽植工作,大概在五月下旬結束。之后,我們將以“肆意朱海.自在田園”為主題,以古黃河文化、漁文化、農耕文化、朱子文化為根脈規劃四大主題分區,打造16個特色游樂景點,持續推進三產融合發展,項目建成后,預計帶動千余人就業,成為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水道’。”
近年來,宿遷立足“江蘇生態大公園” 定位,全面推進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累計竣工重大項目250個、完成投資416.1億元,周邊水系建設生態河道220公里,改造生態坡岸150公里,綠地覆蓋率達44%;引建農業重大項目61個,帶動農戶畝均增收1500元左右。如今,黃河故道堤頂路兩側的生態公園、蔬菜基地、新型社區等,如同黃河故道的一顆顆明珠,滿足了居民休閑游玩的需求,也實現了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雙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