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地方給“舞臺” 咱就敢干!
2023年02月20日08:19 來源:宿遷廣播電視總臺
激光裝備,是宿遷重點打造的20條產業鏈之一。這幾年,宿遷的激光產業鏈不斷完善,“舞臺”愈加廣闊,不少“追光者”也慕名而來,恒宇激光便是其中一家。
在恒宇激光生產車間,各類激光設備的焊接、組裝、測試工作正緊張有序進行。而在屋外,一輛輛大卡車正排隊等候,隨時準備發貨。總經理劉波告訴記者,從正月初七復工以來,公司訂單一直應接不暇。
“隨著疫情防控的放松,市場迎來了快速復蘇的一個小高潮,從一月份開始到現在的二月份整個訂單,我們大概接了有2300多萬。我們也在補充一定的人手,今年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大干一次,把產能爭取翻一倍。”劉波說。
激光是什么?作為20世紀的重大發明,激光被稱作“最準的尺,最快的刀”。每次發貨前,劉波都要對激光器進行“試刀”——拇指厚的鋼板,毫秒間光起“刀”落,跟切豆腐一般。而在“追光”這條賽道上,劉波堪稱“職業選手”。在來宿遷之前,劉波已經獲得北京工業大學光學碩士學位,且有近6年的激光行業工作經驗。在一次招商活動中,劉波與宿遷結緣。
劉波說:“當時宿遷要打造全國性的激光產業基地,打造華東的光谷。對我們來說,我們是有機會的,我是職業的,學這個激光專業,而且這個地方又建這么大一個舞臺,我們來到這個舞臺的中央,更容易獲得一些市場的認可。當時,作為總經理的身份去游說了我以前的老板。”
2017年,劉波跟隨當時的老板來到宿遷激光產業園。2019年,劉波自立門戶,創辦了恒宇激光。而產業園則給足了他從零開始的底氣。生產一套激光器,需要兩千多種配件,而有近70%就來自園區。
劉波告訴記者:“目前給我們配套的大概有8家,目前隨著產業鏈越來越完善,我們園區的自給率越來越提高。因為我們園區的配套,以我們的工廠為中心,大概在1公里范圍之內。像很多我們應急的這些件,基本上一個電話在5分鐘左右他就可以送到我們工廠。”
不僅是全面的配套,對劉波來說,宿遷的地理位置、營商環境也非常“給力”。有了政府搭臺,劉波更心無旁騖地專注于產品研發。在車間一個簡易的展臺上,密密麻麻擺放的都是客戶用恒宇生產的激光器切割出來的樣品。
劉波說:“當然最拿得出手的還是我們在2020年做出來的全國最大的激光切管。應該說,這一臺,一個是這個管徑,在2020年的時候這個650毫米,還有單根管的管長是13米,管重大概是3噸重。這個產品我們也獲得了省工信廳認定的江蘇省空白產品,當時宿遷總共四個,我們是其中的一個。”
介紹這臺“前無古人,暫時還沒有來者”的激光器時,劉波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說,這個產品的成功研發,不僅提振了員工的士氣,也為公司找到了正確的賽道,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客戶增多,劉波沒有絲毫懈怠,依舊緊跟時代前沿,不斷推陳出新。
恒宇激光應用部主管唐海波說:“我們幾位工程師每個月至少要出一臺新型產品,因為客戶眾多,眾口難調,因此要有一定的差異化產品。”
劉波感慨:“我們來這里是來對了。因為我們工廠的員工,幾乎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宿遷本地的,很多員工也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希望把這個廠真正地做起來,打造成為宿遷一流的本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