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加持 讓鄉村振興路更暢通
2023年02月20日08:20 來源:宿遷廣播電視總臺
近年來,宿遷市通過優化種植模式,科技興農等手段,全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時下,正值大棚西瓜種植的關鍵時期,在宿豫區陸集街道利民社區的蘆蒿基地里,村民們正忙著栽種西瓜苗,栽種、澆水、培土,整個工序忙而不亂。社區搶抓農時,正在蘆蒿地里嘗試套種西瓜,力爭實現“一地雙收”。
宿豫區陸集街道利民社區黨委書記張用權說:“正月十五以后,我們就開始陸續進行上膜保溫,目前西瓜地計劃栽種50畝,本周已經栽種了4畝,計劃在10天內全部育苗完成。”
利民社區蘆蒿種植已有近30年的時間,種植戶達800多戶,種植面積超6000畝,帶動2000多人就業。蘆蒿雖好,但不能一年四季種,社區黨委又盯上了西瓜。今年先行先試,在蘆蒿地里套種50畝西瓜,并邀請專業的團隊管理西瓜。
“通過合作社做好帶頭示范,切切實實地把一季蘆蒿一季瓜果的種植方式推廣下去,讓群眾看到我們合作社通過這樣的模式實現增收,讓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張用權說。
多措并舉提升土地“含金量”的同時,各地也創新技術,讓高效率更多的體現在土地里。二月已到,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此時是促使晚弱苗升級、控制旺苗徒長、調節群體大小和決定成穗率高低的關鍵時期,及時適量的施肥尤為重要。在泗陽縣的一個家庭農場,兩輛極飛農業無人機,正在農戶的遙控之下,順暢升空,到達指定地段,在距離地面五米的高度快速飛行施肥,一分鐘時間就完成了一個來回的施肥“工程”,這樣一來,兩輛農業無人機大概兩天左右就能完成1000多畝小麥的施肥工作。
泗陽縣某家庭農場負責人胡繼標說:“今年這個無人機的效率是提高了,我們今天一天能撒到300畝,就是比去年無人機效率提高了1.5倍,相當于一天搞二十個人的施肥量都跟不上它。”
宿遷山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陶維維說:“我們利用航測無人機把整個泗陽的農田全部拍出高清地圖,在農業無人機作業的時候,只需要在手機上劃好邊界,打好障礙物,就可以輕松作業了。”
作為農業大市,宿遷始終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堅持以工業化思維、項目化方式發展現代農業。今年,我市將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農機裝備綠色化、智能化改造,推廣綠色低碳裝備與技術,高水平建設一批數字農場,年內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7.6%,持續推動鄉村產業量質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