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宿城:“農”墨重彩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2年11月14日08:28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作為全省“三農”比例最高的省轄市座下區,宿城區全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一個個生態高效農業項目遍地開花,鄉村振興美麗圖景正在繪就。
走進宿城區蔡集鎮田洼村智慧農業園,高標準設施農業大棚內,番茄、黃瓜、辣椒等農作物長勢喜人,工人們站在升降機平臺上精細疏花摘果,“科技+農業”構成一道別致的鄉村景觀。
宿城區蔡集鎮田洼村村民苗詩富說:“現在種菜不用施肥也不用澆水都是無土栽培。現在我手里拿一把剪刀就能完成一天的工作量,以前真的是汗流浹背,我們現在干活腳不沾土,手不沾泥。今年我種的番茄,每畝地超過10萬斤。”
依托科技賦能,農業發展走上加速度,如今,10萬畝的田洼智慧農業園,采用了60多項 “5G+農業”新技術,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平臺,綜合效益達到傳統種植等50倍以上。
田洼智慧農業園負責人潘海燕說:“(我們將)構建生態農業產業體系發展現代綠色高效農業,加大育種方面的投入,培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銜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實現三產高度的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目標,推動農村產業的快速發展。”
農業強、農村美,宿城區還依托大運河、古黃河、S250廊道,整合區內鄉村生態資源、文化底蘊、特色產業,打造鄉村振興新的增長極。深秋時節,各地游客來到蔡集鎮牛角社區,體驗不一樣的農耕文化。這里設有民宿、稻田書店等度假配套設施以及采摘垂釣,研學手作等數十個游樂項目。
景區工作人員陳海獻說:“以前村里環境差,村里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如今咱們村里搞起了旅游業,家門口就能掙錢,日子是越過越有勁兒。”
著力發揮鄉村旅游在推動產業融合、增加農民就業、改善鄉村環境、傳承鄉村民俗的重要作用,擴大文旅產品供給,激發文旅消費內生動力,給疫情之下經濟社會復蘇發展注入新動力。
宿城區副區長姜成文說:“重點沿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周邊,布局排定總投資81.8億元的100個重大項目,包含基礎設施、平臺打造、科技創新、產業融合、企業培育、智慧工程六大方面,目前全部正常推進。同時,專門出臺金融、土地、科技、人才等方面10項政策清單,建立農民分享增值收益機制,聯農帶農年均增收人均1.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