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扔”變“隨手分” 宿遷垃圾分類助推綠色新時尚
2022年03月24日08:23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2021年以來,宿遷市大力推進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四分類”、農村生活垃圾“二次四分”和“有害垃圾全鏈條收集處置”體系建設,在體制機制、基礎設施建設,宣傳發動等方面精準發力、精心施策,讓垃圾“隨手扔”變“隨手分”,助推綠色新時尚。
掃碼、選擇分類、進行投放……下午2點左右,在宿遷經開區嘉禾頤苑小區,陸續有市民到垃圾分類站投放垃圾。小區居民李訓蘭經過一系列嫻熟操作,短短幾分鐘,就完成了垃圾分類,積分也隨之存入賬戶之中。她高興的說:“我現在有2000多分,那里說給油、肥皂一類的,還有洗衣液,我現在就準備去兌?!?/P>
京宿環衛垃圾分類宣傳員陸榮斌說:“拿小額的積分來兌換這智能機上的這些東西,大額的積分我們線下那邊有兌換的,就是衛生間的卷紙、米面油在線下兌換就可以了?!?/P>
垃圾分類“積分制”,極大地提高了垃圾分類的參與度和認可度。為了讓垃圾分類“走完全程”,我市先后引入京環資源、華展股份、明日集團、積富環保等4家專業化企業,大力推進垃圾分類處置設施建設,由他們給可回收垃圾“找銷路”。對于廚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則單獨存放,再送往沼氣發電、焚燒發電等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置,最終實現“雙贏”。
宿遷經開區黃河街道生態環境和建設局工作人員郭浩說:“去年以來,我們初步建成8個小區的垃圾四分類設施。今年準備再投入1000余萬元建設12個小區的垃圾四分類設施,爭取明后兩年,全面完成我們街道50多個小區的垃圾四分類設施建設?!?/P>
不僅是讓城市垃圾“有處安放”,宿遷市還按照“二次四分”要求,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建設。在泗陽縣盧集鎮郝橋村,村保潔員在農戶分類基礎上,讓“可腐爛”垃圾集中堆肥,“可回收”垃圾定期銷售,“不可回收”垃圾進入集中轉運站、焚燒廠,有毒有害的特殊處理,進而實現源頭減量。
泗陽縣盧集鎮郝橋村黨支部書記張再廣說:“分類過以后把廚余垃圾,拖到我們這處理廠處理。這樣通過高溫發酵形成顆粒肥料。我們把顆粒肥料下到果樹地,或者群眾自愿到這邊,以垃圾積分兌換禮品或者肥料回家下菜地?!?/P>
去年,全市共建成達標小區96個,垃圾分類鄉鎮24個、行政村366個,已分類鄉鎮、行政村分別占全市涉農鄉鎮和行政村居總量的43.2%和53.99%,全市農村垃圾集中收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垃圾安全處置率均達100%,垃圾分類集中處理率為97%以上,位于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