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劉圩社區:“多肉”興農 “耿車模式”譜新篇
2021年12月24日08:26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鄉村,意味著農業和農民,承載著鄉親和鄉愁。以前,為了尋求機遇和發展,很多人背井離鄉涌往城市;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的號角催人奮進,西楚大地同頻共振,廣闊鄉村到處創業富民,一派生機勃勃。在宿城區耿車鎮,當地鄉村就結合市場需求,引導農民發展“ 多肉”特色種植,“線上、線下”同步銷售,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今天的節目,我們就一起走進耿車鎮劉圩社區。
主播 王穎:“以前打工的時候,一個月三四千塊錢,現在回來搞這個直播,從之前的幾天一個單,到現在的一天幾十單,甚至幾百單,從以前的一個月幾千塊錢到現在一天幾千塊錢,特別喜歡這個行業,感覺特別自由。”
種植培育大戶 李平:“我們整體今年到現在截至的話已經產值在800多萬元,預計到年底的話突破1000多萬元。占地現在是168畝,品種的話,預計有500多個品種。”
種植培育大戶 李平:“像這一片的品種的話,叫美杜莎,這個品種說句實話還是挺稀有的,這個品種不僅好養活,耐旱,而且顏值也非常好。”
主播 王穎(直播現場):“親愛的老鐵們,咱們看一下,今天給你們介紹一個新品種,這個名字叫美杜莎,特別圓潤,特別周正的一棵,你們喜歡的話,直接在一號鏈接里拍。”
主播 王穎:“主要我們鎮這個多肉產業也是越做越大了,現在做我們這一行的越來越多了,賺的錢也不少,我們鎮還會經常組織我們去學習,過去外地人可能不認識我們宿遷,但是他們認識我們耿車,之前我們耿車被稱作垃圾鎮,就是搞塑料回收的。”
種植培育大戶 李平:“以前做廢舊塑料這一塊也是賺到錢了,雖然說是賺到錢,但是對環境污染這一塊還是挺嚴重的,通過政府引領我們轉型做農業這一塊,中間的這個過程說句實話,還是挺心酸的,但是通過我們的努力,通過政府的指引和帶領,我們現在已經步入正軌,我們現在不僅是賺到錢,而且也留住了青山綠水,心里更踏實。”
僅在劉圩村
目前已建成3000畝核心生態示范區
建有43萬平方米多肉溫室大棚
多肉新品種500多個超1.2億株
帶動當地1000多人就業
宿城區耿車鎮黨委委員 黃瑋:“在過去呢,我們耿車造就了聞名遐爾的“耿車模式”,老百姓在富了口袋的同時,生態也遭到了破壞。近年來,我們緊跟上級決策部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四化同步”,致力共同富裕。”
返鄉青年 高可:“以前搞塑料還是比較臟比較差的,現在家里的機會也多了,今天正好和朋友幾個休息,回到家鄉看看感覺還是不錯的,我們想在多肉園做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的話給自己一個發展的機會和一個挑戰的機會。”
耿車鎮劉圩社區居民 王一山:“像我這么大年齡,70多歲了,身體不大好,現在也不怕,有政府醫保,老年人在家閑著干什么的,我就到周邊花廠(多肉園)里做點零活。也有幾十塊錢一天收入,還有幾畝地,馬上都要流轉出去了,原來的房子政府幫助我給它翻建,現在生活過得很好,非常幸福。”
主播 王穎:“我們鎮現在是一天一個樣,我現在這個村子房子整齊,有涼亭,黑瓦白墻,我們家還有單獨的小院子,生活在這里特別好,環境好,空氣也好,心態也特別好,我對象現在也回老家工作了,政府提出鄉村振興,我們對未來也特別有信心。”
種植培育大戶 李平:“現在就是趕上鄉村振興創業這個好時候,我家孩子馬上也大學畢業,其實我們當地也是好多的創業機會,我也想他能回鄉跟我一起發展。”
宿城區耿車鎮黨委委員 黃瑋:“接下來,耿車鎮將聚焦中心城市西拓的中心任務,緊抓城鎮面貌提升和生態環境治理兩項重點工作,提升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態農業示范園、電商物流產業園三大園區的能級,爭當“四化”集成改革先行鎮,著力將耿車打造成為優質新型工業化物流產業信息化、美好人居城鎮化、生態農業現代化的中心城鎮。”
2020年 耿車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73億元
2020年 多肉產業交易額突破11億元
電商交易額突破80億元
年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
耿車鎮劉圩社區居民 王一山:“寫了一首《贊鄉村美》:我可愛家鄉,坐落在這個地方,移步換景,三步兩樣,如詩如畫,蜜蜂蝴蝶都留戀,鳥語花香。村莊美,環境美,水美人更美,體現社會主義新時代、新農村、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