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 新型農村社區走出“宿遷范兒”
2021年12月03日08:24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批“新農民”應運而生,為做好農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讓“新農民”過上新生活,近年來,宿遷市以建強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新路徑,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特色發展之路。
初冬的宿遷,寒風瑟瑟,但在宿豫區關廟鎮卓水河村的廠房里,十多名工人卻正在溫暖的空調房內,趕制一批服裝訂單。
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增收,離不開產業發展崗的設立。在推進鄉村治理過程中,卓水河村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選優配強“一委兩站五崗”人員,構建四級聯動組織體系,由產業發展崗牽頭,積極協調項目入駐、幫助村民就業創業。
“堅持產業振興理念,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運作,推動建設稻蝦工作、生態采摘、休閑垂釣、獼猴桃種植等農業項目4個,“三來一加”項目12個,帶動用工300余人。”宿豫區關廟鎮卓水河村產業發展崗趙宇航說。
堅持黨建引領,卓水河村相繼實施了一批富民、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將黨建工作站與文明實踐站相互配合,常態化開展“月行一善”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在社區黨委引導下,制定30項正、負面清單,推動社會治理向自治、共治轉變。
“在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不斷地把新型農村社區做實做精做美,拉近村民與我們基層黨組織之間的距離,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宿豫區關廟鎮卓水河村黨委書記周賽說。
而在泗陽縣城廂街道界湖社區,當地則通過“五治五紅”積分治理模式,按照“紅網格”“紅先鋒”“紅磁場”“紅盾牌”“紅物業”五個方面,分類制定正負積分事項清單,引導居民參與社會治理。
“用積分為每位居民建立“行為銀行”,對每位居民的綜合表現、好人好事 、參加活動等眾多正能量的行為用積分進行認可,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獎罰結合為原則,切實增強住戶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泗陽縣城廂街道黨群工作局局長夏前康說。
“參加志愿者活動能獲得五紅積分。通過這個積分制,能改變老百姓的生活環境,使我們小區環境越來越好。”居民胡建軍說。
在推進新型農村社區黨建工作試點過程中,宿遷市實行實體化運行思路,做到組織設置實、人員配備實、陣地資產實、運行機制實。同時做到建強社區干部隊伍激發內在活力動力、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的“紅磁場”功能。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新型農村社區,全部成立黨委或黨總支,累計建成市級示范點90個,充分發揮了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我們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新型農村社區治理工作,突出統一規范,著力優化提升,注重系統集成,讓人民群眾搬得出、住得下、留得住、生活好,為全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基層治理貢獻宿遷智慧、提供宿遷方案。”宿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黨建辦主任胡贛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