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不斷增強困難殘疾人的幸福感、獲得感,近日,宿遷市出臺《宿遷市殘疾人托養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全力保障困難殘疾人托養需求。
家住泗陽縣眾興街道的居民夏前寶因車禍導致高位截癱,出行不便。不過,如有日常需求,只要一個電話,護理人員就可以上門服務。
夏前寶說:“幫我剪頭發,剪指甲,幫我洗,打掃衛生,什么都干,免費的,特別高興,政府對我們特別好,關心 。”
隨叫隨到的“零距離”照護,得益于《宿遷市殘疾人托養服務工作實施方案》的出臺。《方案》明確提出,開展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所謂居家托養,就是以家庭照 護為主,并給予一定支持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分散居住的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
記者彭靜:現在我就來到了智慧托養服務中心,這里為泗陽分散居住的240多戶殘疾人開展線上和線下上門服務。通過大屏幕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近兩個月來,這里 已經為殘疾人提供了1854次上門服務。
除了居家托養,《方案》根據殘疾人殘疾程度和類別的差異,分類實施保障,還全面開展寄宿制托養、日間照料服務。也就是說,白天無法受到照護或有康復訓練、 職業技能訓練、輔助性就業等需求的殘疾人,可以在“殘疾人之家”享受免費日間照料。而困難家庭內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則可以在宿遷第三醫院得到24小 時寄宿制托養服務。
宿遷第三醫院執行院長張軍齡說:“最關鍵的是有利于我們分門別類地對他們制定一些培訓的計劃。現在我們按層次按照病情不同,按照時間長短,來規劃康復訓練 的方案。”
截至目前,每天有4200余名殘疾人享受各類的托養服務。而這其中,離不開護理人員的精心呵護,為此,《方案》還提出,加強專業人員隊伍培養,定期對托養的管 理和服務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對滿足相關條件的專業人員給予一次性獎補政策;同時鼓勵在公辦托養機構設立公益性崗位,提高三類托養服務的補貼標準,只為打造好托 養“舒適圈”。
泗陽縣智慧托養中心負責人姬利介紹:“有了獎補政策過后,我們護理人員提高了自己的素質,同時為我們殘疾人得到更好的護理,我們的隊伍會更加專業。”
宿遷市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李先平說:“目前,我們初步建立了以寄宿制托養為示范、日間照料為主體、居家托養為補充的托養服務體系,形成了政府兜底保障, 社會積極扶助以及家庭善盡義務的責任共擔的格局。通過明確各類托養標準,進一步提升托養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并對托養服務機構開展督查和考評,使被托養 的殘疾人能夠更好地得到關懷和照顧,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