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宿城區蔡集鎮搶抓黃河故道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圍繞建設西片區國家農業大公園的目標,抓項目、促民生,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接下來,記者帶您走進蔡集鎮,看一看新時代宜居鄉村的現實模樣。
“我們園區除了黃金茄也就是五指茄以外,另外還有番茄樹、辣椒樹,光是茄子我們現在還有好多種 ,有線茄、南瓜茄,大概我們所有的品種加起來能有五六十種吧。”田洼智慧農業園總經理潘海燕說。
在田洼智慧農業園內,工人們正在采摘番茄,一大批幼苗也剛剛完成栽種。作為古黃河生態富民廊道建設項目之一,項目總規劃面積10萬畝,其中智能化玻璃溫室4萬平方米,60余項“5G+農業”的新技術,實現了“一粒種”到“盤中餐”的全流程監管,勞動效能大大提升。得益于“村企聯建、企業管理、共同受益”這樣的運作模式,田洼村每年可新增村集體收入25萬元,村里有了新面貌。
“全村主要道路全部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第二我們村有多條斷頭路,我們今年拿出十萬塊錢將部分斷頭路接通了,第三我們拿出了一部分資金給我們村里的一些低保戶、殘疾戶進行年底慰問。”宿城區蔡集鎮田洼村黨總支部村書記吳沅鍇說。
“這邊大概在兩百人用工左右,他們的工資最低的是80塊錢一天,正常可以拿到3000塊錢左右每月,我們是按照多勞多得的工資分配機制。”田洼智慧農業園總經理潘海燕說。
產業帶動就業,而人居環境也豐富了當地居民在精神上的小康生活,在今年新打造的牛角淹新型農村社區,展現“幸福牛村”美麗圖景的同時,也打造出一個“宜居宜游”的富民樣板。
在牛角淹新型農村社區,一排排農房煥然一新,這里緊緊圍繞“水韻牛鄉·耕讀人家”的整體定位,融入“牛文化”“農耕文化”,同步規劃社區服務中心、衛生室、幼兒園等配套設施,在這樣的一個綠色水美的生態廊道中,打造出便民生活圈。
“自從農房改善之后,我們的道路比以前好多了,環境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我們每周還有兩場公益的紅色電影播放,比以前幸福多了,實實在在的。”牛角淹新型農村社區居民王艷秋說。
近年來,蔡集鎮全力推進古黃河生態富民廊道建設,緊抓富民廊道項目。對已有的田洼智慧農業園、火龍果休閑農莊等項目精準施策,助力塑造生態、休閑、觀光的新賦能,不斷帶動周邊群眾就地就業。同時塑造美麗宜居鄉村,做好民生大文章。高標準打造沿線西城水岸、朱李花園、牛角淹新型農村社區等三個農房項目,將古黃河沿線打造成美麗宜居樣板區。
“我們將繼續圍繞古黃河生態富民廊道和國家農業公園建設的總體規劃,繼續在農業項目上招大引強,促進農民就地就業、就地創業,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圍繞農村人居環境來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宿城區蔡集鎮副鎮長張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