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指標緊缺,是制約園區項目建設和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因素。這兩年,宿城區創新工作方式,建立“641”工作法,最大限度盤活沉睡的資源資產,有力支撐了全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宿城經濟開發區的江蘇順繼電氣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由企業研發生產的節能型電力變壓器,也讓企業訂單不斷。僅僅投產一年,企業銷售就達到了一個多億。目前,二期正在建設中。
“如果二期我們建成過后,我們預計的是差不多16000多平方,第二期我們上的就不是傳統的產品了,迅速的在北方市場進行一個推廣。”江蘇順繼電氣總經理楊傳志說。
企業迅速投產達效,正是得益于宿城區對閑置廠房的盤活再利用。為滿足項目最快落地并投產的要求,宿城區通過篩選比對,發現順繼電氣和占地40畝、已經倒閉的廣特電氣屬于同一產業類別,因此迅速進行對接,盤活了該閑置廠房,并充分利用了廠房內的部分設備。前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順繼電氣就實現了投產。
“在用地這一塊,政府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方便,包括審批流程,包括指引我們怎么做,所以對我們后期的推廣和發展新產品有很大的幫助。”江蘇順繼電氣總經理楊傳志說。
從經濟效益低下的閑置廠房,到快速發展的盈利企業,宿城經濟開發區這片40畝的土地實現“涅槃”,成為該區盤活低效工業用地成效的一道縮影。不僅如此,宿城經濟開發區還通過城投公司收購的之前破產企業所獲得的100畝土地,建成10棟標準化廠房,方便新入駐企業“拎包入住”,并對設備超過一千萬元以上的企業給予7.5%左右的設備補貼。
“每棟廠房都是高標準建設,消防、各方面設施都比較完善,第一可以節約企業建設成本,可以迅速購置設備、迅速生產,縮短企業的生產周期,使企業產品更好地適應企業的生產經營。”宿城經濟開發區低效用地清理辦公室副主任潘韋全說。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宿城經濟開發區通過建立“641”工作法,即借力“一檔一案一圖一表一政策一專班”,通過增容技改、收購儲備、協議置換、兼并重組“四種”處置方式,將盤活重點由閑置廠房向低效利用資源拓展。
“收儲土地800余畝,盤活廠房10萬平方,在談收購盤活10余家企業,占地1000余畝,廠房15萬平方。通過園區對低效用地的清理盤活,也就是對于一些僵尸企業的清理,我們園區的整體的質態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宿城經濟開發區低效用地清理辦公室主任潘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