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號至29號,宿遷全市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暨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現場推進會召開。宿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昊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新時代“魚米之鄉”建設,奮力開創宿遷鄉村振興新局面,以優異成績慶祝黨的百年華誕。
會議期間,王昊帶隊觀摩了沭陽縣江蘇紅方花木容器苗基地、秦安富貴園小區,泗陽縣華盛生物、運北養老服務中心,泗洪縣界集鎮區域醫療衛生中心、樓尚新苑,宿豫區袁家村·宿遷印象、牧原宿豫生豬產業化基地,宿城區牛角淹新型農村社區、田洼智慧農業園,宿遷經開區新城南苑,市湖濱新區霸王蟹產業園、龍運城、市洋河新區福瑞斯氣調保鮮庫和分揀包裝中心等30多個項目現場。他指出,一天半的觀摩看下來,宿遷市農村項目建設質量高、鄉村面貌顏值美、功能配套變化大、改革創新活力足,展現出來的發展變化,讓人深感振奮、備受鼓舞。
王昊指出,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對鄉村振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三農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極端重要,容不得半點放松。宿遷正處于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的歷史關鍵期,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三農工作放到現代化建設全局中把握,緊緊圍繞新時代“魚米之鄉”建設,謀劃超常規思路、采取更過硬措施,全力以赴抓緊抓實。
王昊強調,當前要抓好七個方面工作。關于千億級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要突出問題導向,堅持系統思維,著力培育引領千億級產業發展的龍頭主體、構筑承載千億級產業發展的園區載體、完善支持千億級產業發展的服務體系,推動產業發展實現量質齊升。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要在無縫銜接上不留空檔、高位銜接上集成整合、長遠銜接上開拓新路,全面落實“四不摘”要求,政策體系、基礎信息、隊伍力量要全覆蓋、抓精準、配到位,探索強村新模式,開拓富民新路徑,持續推動強村富民創新發展。關于新一輪農民住房條件改善,要堅持“統”的理念、寫好“引”的文章、落實“兜”的擔當,強化工作推進、規劃布局、要素保障統籌,規范引導農民自建農房,積極引導農民文明生活,切實兜好特困群體、公共服務的底。關于小城市建設,要突出全域全要素規劃設計,聚焦重點項目尋求突破,注重要素配套集成,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做到提升系統性、彰顯引領性、體現特色性,強化城鄉產業支撐、互聯互通、人口流動,完善功能化服務,推進宜居化提升,盡快彰顯小城市形象。
王昊強調,關于鄉村“三生”公共空間治理,要系統謀劃,堅持把正確處理好公與私、物質與精神、共性與個性、銜接與提升四個方面關系作為關鍵,統籌謀劃、整體考量;要突出重點,圍繞治理范圍、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四個方面,精準突破;要強化組織,堅持高位統籌,加大資金投入,注重改革創新。關于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一方面要抓緊抓實項目建設,聚焦重點,搶抓進度,統籌調度,全力推進;另一方面,要持續深化機制創新,在人才振興上拓寬路徑、土地賦能上先試先行、資本下鄉上穩慎突破,推動改革試點在廊道內率先落地、集成示范。關于新型農村社區治理,要進一步明晰新型社區界定標準,依據標準建立社區名錄,實行動態管理,推進黨建引領提優、實現配套設施提標、加快社區服務提檔、強化保障支撐提效。
最后,王昊強調,今年是基層換屆年,各地要持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領導,按照中央和省要求,盡快明確鄉村振興局機構職能,加強鄉村振興實績督查考核,大力弘揚“三真三實”工作作風,依法依規履職盡責,努力提升鄉村振興群眾滿意度、獲得感。
會議通報了宿遷全市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小城市建設工作進展情況,三縣兩區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主要負責同志分別進行了發言。
宿遷市領導王益、葉輝、張昊、史志軍、高飛、卞建軍、章其波、林小異、阿不力克木·艾則孜、武倩,市政府秘書長閆輝參加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