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呼吸、有彈性,現如今,“海綿城市”理念已經融入宿遷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近日,宿遷市成功入圍全國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
在運河灣公園內,雨水花園、透水路面、下沉式廣場……隨處可見“海綿”配置,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在這里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樣的設計不僅改善了下雨天易澇現象,同時也讓空氣更加清新。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是城市像海綿一樣會呼吸,有彈性,下雨時大量吸水,干旱時把雨水吐出來。作為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十三五”期間,我市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2017年4月,出臺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明確了各片區的建設目標要求。2020年4月底,又出臺了《市政府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中心城區內所有新改建項目都要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
這不,就拿易澇片區整治來說,宿遷市因地制宜推進海綿型城市水系、園林綠地、城市道路、居住小區“四大系統”建設,三年來累計完成61個積水點改造,新改建雨水管網71公里、疏浚河道65公里,城市管網空白區全部清零,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連續4年無重大積水影響。
城市的里子和面子一樣重要。據了解,2017年我市成為江蘇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目前已累計投資17億元實施海綿城市項目142項,在建成試點區13.12平方公里基礎上,率先開展全域海綿建設,新增達標區10.65平方公里,達標面積達24%。“十四五”期間我市將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利用三年時間重點實施海綿項目包60項,投資67億元,達標區總面積達到59平方公里,占比超過50%。
“通過三年集中建設系統解決區域雨洪調蓄空間不足,城市防洪排澇體系不健全,城區內河水環境待提升的問題,全面消除易澇積水點,城市水環境顯著改善,為建設江蘇生態大公園奠定堅實基礎。”市住建局副局長葉興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