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關鍵一環。宿遷市泗陽縣以廢棄物資源化為抓手,著力啃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硬骨頭”,綠色、生態、高效的現代化農業藍圖正在這里繪就。
5月17日上午,記者走進江蘇峪口禽業有限公司內,雞舍、雞糞處置區、農作物生長區等規劃明朗。企業主要從事父母代蛋種雞飼養,商品代苗雞孵化及青年雞培育,年產生雞糞1.6萬噸。而雞糞大量的產出,使得污染治理成了企業發展的制約性問題。
“以前沒有這套設備我們的糞便都是讓一些加工廠自己來拖走?,F在我們自己生產,環境更好了?!苯K峪口禽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述賢說。
王述賢所說的這套設備,便是公司2020年下半年新增的價值1000多萬元的有機廢棄物智能發酵設備。雞舍所產生的干雞糞直接通過輸送帶輸送到發酵罐進行發酵,七天后便發酵成有機肥。而濕糞可用于沼氣發電,所產生的電能能解決公司所有廠區的年用電需求。
“一年能處理糞便13000噸,產生有機肥4500噸,大部分出售。沼氣用于發電,每年發電68萬千萬時,創造收入三百多萬元,有機肥收入兩百多萬元?!苯K峪口禽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述賢說。
通過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曾經臭氣熏天的雞糞,如今成了“香餑餑”。除了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泗陽還通過秸稈綜合利用、化肥減量增效、廢舊農藥包裝袋及農膜回收利用、池塘標準化改造與生態健康養殖等方面,一手抓治理,一手抓提升,全縣1145家縣級規模養殖場累計完成治理1126個。
“到2020年底,全縣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98.5%,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6%,化肥施用量消減95%,農藥施用量實現零增長,有效化解了高效生態農業與農業面源污染難題。”泗陽縣農村能源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莊曉峰說。
總共: 1頁
初審:杜亞男/二審:湯娟/終審:馮波
作者:朱珠 ,薛瑾 ,泗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