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宿遷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共克難關,把一項項小康指標化作了觸手可及的獲得。記錄建設小康社會的生動實踐,講述各地共建美好家園的幸福故事,接下來,我們走進宿遷市宿城區羅圩鄉古西村,去看看土地流轉后小村里的變化。
四月的早晨,迎著和煦的春風,在宿城區羅圩鄉古西村的程躍家庭農場里,一棵棵綠色蔬菜正在蓬勃生長。眼下正是羅圩香茄豐收的季節,農戶們一大早就忙著摘茄子、除雜草,不少農戶家的土地都流轉在此,除了每年固定一份租金,每天還在這里干點農活,一年“雙薪”,讓他們更加有干勁。
“我們家就是二畝八分地,就是三畝地,一年也能給地租金也能給2500(元)這樣。在這里打工一天就60塊錢,這一年也能弄2萬塊錢,比以前種地的挺好的。”農戶胡麗霞說。
據了解,這家農場以種植羅圩香茄和芹菜為主。一次偶然的機會,讓農場主程躍從安裝工轉為菜農,他告訴記者,農場共有二十多畝地,羅圩香茄又備受市場歡迎,按照現在的行情,一年的利潤保守估計能夠達到十萬塊錢左右。
“銷路現在不是問題,就是說要有貨,有貨就行。”農場主程躍說。
在這里,僅與程躍家庭農場一條馬路之隔的夢成蔬菜家庭農場流轉土地面積更多,蔬菜品種更多,而銷路也更加廣闊。農場主臧公軍經常去全國各地學習新技術,眼界更廣也讓他的思維更加活躍。
“我家是53畝大棚,一畝地(利潤)在一萬塊左右,銷往徐州、安徽滁州、南京、蘇州、常州?!鞭r場主臧公軍說。
目前,古西村共有土地2000多畝,現已流轉1800多畝,蔬菜高效農業占1200多畝,帶動200多戶就業。下一步,村里計劃繼續擴建,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
“準備擴建六百畝,能帶動就業四百來口人,每畝增收在五到七千塊之間,村部主打品牌是茄子和芹菜,我們現在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在22戶?!彼蕹菂^羅圩鄉古西村村支部書記曹秀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