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遷,有這么一位老人,在退休后,并沒有悠閑地養(yǎng)花種草、含飴弄孫,而是成了一名護綠志愿者,全身心、自費地做起了宿遷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研究。他就是市林業(yè)站林業(yè)專家張用憲。
在項王故里,張用憲和技術人員肖元龍一起,正在仔細查看項王手植槐的生長情況。項王手植槐,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江蘇古樹之最。 每年,張老都要不定期地來到這里,為這棵“寶貝樹”做全面體檢。
“他大部分精力都投在項王手植槐上。一句話,這棵樹長這樣的郁郁蔥蔥的,與張老的付出是絕對絕對分不開的。”林業(yè)技術人員肖元龍說。
然而在20多年前,這棵樹曾經(jīng)遭受天牛的危害,從樹梢到樹干有一半枯死。
“我說這個樹再不搶救就死了,我當時我就下決心了,只要我活著,就不能讓它倒下。”最美志愿者、市林業(yè)站退休林業(yè)專家張用憲說。
為了使項王手植槐成功復壯,張用憲多方奔走呼告。但在一次騎車看樹的途中,老人不幸遭遇車禍,摔斷了右腿,傷一好,他又行動起來,自費去北京林業(yè)大學和南京林業(yè)大學,請專家到現(xiàn)場“會診”,最終形成了科學的拯救方案。
“我用熏蒸法,總歸是把命先保下來了,當時02年一年的治理,這棵樹就不朝下枯萎了,已經(jīng)保住活命了。到04年的時候,又長出新的根系,我就高興了。”最美志愿者、市林業(yè)站退休林業(yè)專家張用憲說。
不僅僅是保護古樹,張用憲還熱衷于研究古樹。因為一些古樹往往生長在偏遠地,張用憲就騎著自行車一趟趟尋找。先后耗時3年多時間,他跑遍了宿遷的大街小巷,查找出4273株古樹,并整理著述了《宿遷市木本植物志》,親自繪制《宿遷市古樹名木分布圖》,填補了史庫空白。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對于這一份“綠色事業(yè)”,張用憲還沒有“退休”的打算。
“我的初心是什么?就是保護綠色,使命是什么?還是保護綠色。一直守護著綠色,這就是我一生的執(zhí)著。”最美志愿者、市林業(yè)站退休林業(yè)專家張用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