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宿遷全市公安機關以“創新智慧警務、打造幸福警營”為主題,加快推進宿遷公安工作現代化進程,多項警務創新獲得部廳級獎項,宿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昊給予了批示肯定。
在宿遷市公安局智慧偵查中心,民警房文周正在緊張地忙碌著。去年6月,房文周接到了一起變壓器電纜線被盜案。該案件發生地在農村,周邊沒有監控,沒有目擊者,現場也沒有提取到任何有價值的痕跡物證。根據經驗,房文周推斷此案極有可能涉車。于是,他利用車案關聯智慧研判模型,按照案發地點附近5公里原則,篩選出案發時間段32000余輛過往車輛,與全市前科人員關聯的16000余輛車進行自動碰撞比對,系統運行不到半小時即鎖定嫌疑人作案車輛。然而,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宿遷市公安局智慧偵查中心民警房文周說:“在2018年的時候,我們需要十幾個人排查十幾天才能把相關的數據一一排查完,現在我們只需要交給鍵盤,就可以把這些數據全部鎖定。”
案件的及時偵破,得益于宿遷市公安局走實戰、合成、智慧、數據的新路子。在改革創新之路中,宿遷市公安局以全域設防、數據導防、智慧打防、平安聯防為核心,提請宿遷市委市政府啟動創建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示范城市。全市投入8億元,三年規劃、一年建成,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地的智慧大網全面鋪開。
宿遷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副支隊長、智慧偵查中心負責人徐同凱說:“現在我們市局的智慧偵查中心成立以后,民警坐在辦公室,就能根據案件的情況直接知道嫌疑人是誰;另外我們還根據案件的情況和人員的情況,事先預測哪些人來這邊干什么的,哪些人來這邊作案的,進行一個主動的干預。”
在智慧警務引領下,宿遷全市公安機關警務效能顯著提升,先后偵破9起跨境大案,全市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3.5%,百名民警打處數全省第一、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倍,破案平均用時縮短20%以上。
為保民安,利民生,宿遷公安還聚焦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織密城鄉防控網,讓違法犯罪分子“進不來、藏不住、逃不掉”。
在宿遷市宿城區興鴻一品小區,居民對小區的治安非常放心。而這份安全感,就來自于小區安裝的“AI安防社區”系統。該系統借助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搭建小區智能化管理平臺,便可將“不速之客”拒之門外。
宿遷市公安局大數據警務技術員吳曉東說:“圍繞居民小區出入口通道設防、周邊邊界防護、安全節點控制等要求,分類部署視頻監控、視頻門禁等安防設備。”
去年以來,宿遷公安緊盯現代警務新方向,聚焦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智慧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穩步推進。目前,宿遷全市已建成的296個智慧安防小區,全部實現人臉、車牌識別門禁,智慧安防小區“零發案”率達到95%。此外,宿遷公安還將智慧感知觸角不斷向基層延伸,全市投入8個億,新建2萬個智能前端點位,中心城區高清監控和人臉識別相機每平方公里達到209個和62個,密度全省第一。數據天網構筑了城市安全的堅固防線,全力打造平安宿遷“銅墻鐵壁”。
為推動警網融合向縱深發展,深化“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近年來,宿遷市公安局將全市社區民警、社區輔警、警務網格融入綜治網格之中,讓警力向網格流動、要素向網格集中、服務在網格進行、問題在網格解決,實現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與警務工作高度融合,有效激發基層共治新活力。
宿遷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六大隊大隊長陳杰說:“會同黨委政法委深入推動警網融合工作,將全市555名社區民警、1065個警務網格與全市5160個網格深度融合,實現社區警務、社區事務、社區治理一體化、一網兜。”
不僅讓警務前移,宿遷公安還升級網格警務,按照網格治安復雜程度和發案數量高低,建立“分級管控”工作機制,將全市1065個警格劃分為紅、黃、綠“三色動態警務網格”,其中紅色網格60個、黃色網格196個、綠色網格809個,實行分級管理、動態調整。2020年以來,共梳理管控疑難復雜矛盾糾紛1856起。
宿遷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六大隊大隊長陳杰說:“警網融合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基礎性工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立足宿遷實際,扎實開展警網融合升級版“平安前哨”工程建設,會同黨委政法委大力推進網格警格指揮運行、職責任務、人員力量、組織保障四個體系融合建設,全力打造平安網格、服務網格、智慧網格。”
智慧警務,鑄就“平安宿遷”。去年,宿遷公安“智能治超”“執法智控”兩款APP榮獲2020年度全國公安應用創新獎一等獎,全省唯一;“幸福警營”項目、“智慧警務”項目榮獲“2020年度全省公安機關重大創新項目”金獎、銀獎。2020年,全市重大刑事案件破案率為98%、群眾安全感為98.79%,均創歷史新高;全年發生命案全破,并破獲6起命案積案,其中70天內連破3起超過18年的命案積案。
走特色之路、謀創新發展、重實戰實效。回眸過去,宿遷全市公安機關主動順應宏觀形勢新變化、目標任務新要求、警務模式新發展,著力在創新智慧警務上爭當表率,將來,也必定給群眾帶來更強安全感、更高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