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對標宿遷特質,從零起步,久久為功,用創新與探索走出了一條特色公益訴訟之路,擔起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益“看護人”的職責。
公益訴訟,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公益”,而最大的公益,莫過于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2019年4月,高某某等13人在洪澤湖禁漁期,多次非法捕撈螺螄,對此,泗洪縣檢察機關對高某某等人提請公益訴訟。經法院依法審理,13名被告人被處以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罰,并繳納生態修復賠償金共計2萬8千余元。
泗洪縣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檢察官徐麗說:“庭審結束后,用被告人繳納的生態訴訟賠償金,購買了7萬余尾魚苗放入洪澤湖。承擔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責任,最大限度地恢復被犯罪破壞的社會關系。”
自公益訴訟決定全面實施以來,圍繞公共利益保護,宿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以五大領域外案件為“出發點”,不斷拓寬公益訴訟“陣地”。從策應打好污染防治攻堅、保護人民群眾“舌尖安全”、國有資產保護等傳統熱點難點領域,到危化品安全生產、公共設施場所安全、網絡個人信息保護等新增范圍,處處都有“檢察藍”的身影。據統計,2019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54件。
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戴真說:“下一步我們準備擴大公益訴訟的參與面,拓展我們的辦案范圍和案件線索來源,加大案件的辦理力度。第二個就是依托我們的公益訴訟指揮中心,強化一體化辦案,推進案件高質量。第三就是我們組建人才庫,打造專業化的辦案團隊,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案件質量和影響。”
總共: 1頁
作者:黃星月 ,姜東汶 見習 張巧 ,泗洪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