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基層來,為民建好言。宿遷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積極履職建言,傳遞基層聲音。
葛高東:聚焦鄉鎮電商發展
作為首批中國花木之鄉,沭陽縣顏集鎮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互聯網+花木的發展之路。目前全鎮現有網絡創業項目近一萬個,年實現網絡銷售額達20億元以上,全鎮14個行政村全部被評為中國淘寶村。面對新的發展態勢,鄉鎮電商如何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打造特色產業,宿遷市人大代表、沭陽縣顏集鎮黨委書記葛高東有著自己的思考。
宿遷市人大代表、沭陽縣顏集鎮黨委書記葛高東說:“2018年我們沭陽縣政府出臺促進電商發展的促七條,里面已經涵蓋了很多很細的內容,但是隨著我們最近兩年我們電商發展出現新的質態,需要很多新的更多的扶持政策,進行配套,我們希望在這一塊能夠得到進一步地提升?!?/P>
黃堯:關注失地農民權益保護
宿城區項里街道果園社區處于城鄉結合部,加之臨近宿城經濟開發區,在早期建設中,絕大部分農田被征收。2013年,省政府出臺相關文件,完善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這就導致前期被征地的村民無法辦理社保。如何統籌參保名額,完善保障機制,這也是宿遷市人大代表、宿城區項里街道果園社區黨委書記黃堯黃堯關心關注的熱點。
宿遷市人大代表、宿城區項里街道果園社區黨委書記黃堯說:“由于村居發展的不平衡,導致村居的土地先征先用,但是沒有社保的名額,我建議能夠擴大我們社保名額統籌的范圍,在我們街道范圍內進行統籌,這樣能夠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國家好的政策?!?/P>
閻寧:打造有示范效應的家庭農場
宿遷市政協委員閻寧來自遼寧大連,大學畢業后,她跟隨丈夫來到宿遷,在宿城區蔡集鎮創辦了八零生態農場。作為一名農場主,農業發展的政策方向一直是她持續關注的焦點。目前宿遷市大部分家庭農場比較分散,經營品類沒有統一規劃,無法形成地區特色,這些問題都制約著家庭農場的發展,對此,閻寧也帶來了她的建議。
宿遷市政協委員、宿城區八零無花果種植家庭農場農場主閻寧說:“下一步我希望政府可以加大對家庭農場產業集體群的打造投入,規劃一塊區域找一個特色,融合一二三產業發展,打造有示范效應的園區,帶動更多家庭農場的發展。家庭農場雖然是規模小,但是基數大、有活力、有潛力,是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