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作為農業大市,宿遷市立足端牢飯碗、守住區域糧食安全,去年在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全市糧食產量達409.46萬噸,產能再上一個新臺階。
這兩天,在泗洪縣,不少稻米加工廠正忙著將收購來的水稻加工成大米,對外銷售。
泗洪縣軍峰米業負責人代連峰說:“今年由于出米率高,米的品質好,外面的客戶拿米的也比較多,特別是河南的,上海的客戶比較多,他們爭著來我們這邊訂貨,導致我們價格今年,目前價格賣到一塊九。”
今年,代連峰的米廠收購稻谷預計達400萬斤,比去年多一倍。收購量高了,農民的水稻也變得更加搶手。就在一個月前,泗洪縣車門鄉農民吳先兵家收獲的10畝水稻,就全部賣給了軍峰米業。
農民吳先兵說:“今年糧食(水稻)產量是在1200來斤,價格在一塊四毛露頭,有的達到一塊四毛三這樣,對比往年每畝地要增產百十來塊錢。”
伴隨著現代化農機的投入使用,以及統防統治的深入開展,宿遷市農業生產邁入現代化序列。
農技員顏玉說:“一個新技術的推廣,主要是測土配方施肥;第二就是在新品種上,我們主要是推廣華粳五號優質品種,第三就在病蟲害綜合防治上采取統一配方、統一時間。”
此外,為了讓土地休養生息,長養地力,2016年開始宿遷市根據省里統一安排,率先在全國開展省級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優先在經過調研的生產效益低、貧瘠化趨勢明顯的區域進行休耕試點,同時發放補貼,讓土地“帶薪”休息。
江蘇泗洪縣石集鄉種糧大戶許芳說:“土壤經過一個冬季的休耕,它的營養成分會更高,到我們再種植水稻的時候,我們肥料會減少一半的用肥量。每斤水稻比普通的水稻要多2毛錢一斤,總體產值要比沒有休耕輪作水稻每畝地多收益4-5百塊錢。”
近日,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省統計局聯合發布通知,去年,宿遷市糧食種植面積904.9萬畝,比上年增加8.83萬畝,增長1.0%;糧食總產409.46萬噸,比上年增加1.29萬噸,連續五年保持在400萬噸以上,實現糧食面積、產量“雙增”,總量居全省第四位,為保證全省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