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不落一人。自2018年宿遷市宿豫區新一屆扶貧工作隊成立后,工作隊充分調動村黨組織、貧困群眾的積極性,深入發掘行業、社會兩個資源,通過創新“6+”幫扶機制,打通了一條特色精準幫扶之路。
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柤口城社區低收入戶王小漫正在家里串著米珠絲帶。因為耳朵患病導致口齒不清,王小漫只能在家中做些手工活,不過這份工作既能照看老人、孩子,又能補貼家用,讓她心里感到很滿足。
低收入戶王小漫說:“一個月能給1000多塊錢,有時候能多點?!?/P>
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柤口城社區第一書記楊來修說:“社區已經有180多戶村民和低收入戶在做我們這個手工活。之前的話,像我們剛來的時候,有很多的低收入戶,他們的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而現在的話都已經超過了8000元?!?/P>
低收入戶王小漫能夠在家門口就業得益于“志智+幫扶”的開展。這兩年,宿遷市宿豫區扶貧工作隊創新推出“6+”幫扶機制,即“黨建+”、“志智+”、“標準+”、“流量+”、“體育+”、“消費+”六個方面,對全區53個經濟薄弱村、5865戶貧困戶進行遍訪,同時進行技能培訓,實施“授漁計劃”,引導困難群眾由“躺贏”變“愛拼才會贏”。
走進錦繡菜場消費扶貧專柜,扶貧工作隊隊員正在帶貨直播丁嘴金菜。除了直播帶貨外,宿豫區低收入戶所生產的特色農產品,還會通過農產品扶貧展示區進行銷售。
錦繡菜場消費扶貧專柜負責人何榮說:“他可以自己來賣,我們也可以給他代賣,以前的時候他賣不出去,在田間地頭可能就壞掉了。有要的我們上田間地頭也去直播,這銷量肯定是有大大提升的。”
立足區情,做足加法,今年以來,宿豫區扶貧工作隊共爭取到后方單位直接投入資金1158萬元,協調各類扶貧資金5800多萬元,建設扶貧項目136個。
宿遷市委駐宿豫區幫扶工作隊隊長、宿豫區委副書記張青說:“我們工作隊聯系的53個經濟薄弱村居和所有的低收入農戶都實現了脫貧的目標,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居集體收入超過了50萬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