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不文明,細節最能見真章。2018年以來,宿遷市持續深化創建為民理念,下足“繡花”功夫,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真實而細膩的變化,正悄悄地滋潤著這座城市。
當您走在宿遷的街頭,常常會注意到一些設計精美的景觀小品。它們不僅造型美觀,還各具人文特色。在宿遷市宿豫區豫新街道,一個小船樣式的小品造型,就很是引人注目。
宿遷市宿豫區城市管理局市容科科長周碩勇說:“寓意著我們宿豫區乘風破浪、揚帆起航,帶領全區人民謀幸福、奔小康。我們宿豫區城管局在沿街組織干道建設了大約在26個城市大型小品,當然還有其他地插之類的,基本上做到50米弄一個。”
宿遷市還注重將文明宣傳與城市景觀相結合,在中心城區及各鎮街的主次干道、商業大街、社區等顯著位置,“文明出行”“人情新風宿9條”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文明城市的理念也深入人心。
記者黃星月:“衡量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還要看它的志愿服務精神是否深入人心。在宿遷,志愿服務驛站已經遍布大街小巷,那它的服務水平究竟如何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在千鳥園志愿驛站,74歲的老人歐蘇俠正伏在桌前看書。別看驛站不大,卻可以常年為群眾提供圖書閱覽、飲水咨詢、應急藥品、手機充電等十余項“保姆”式的便民服務。
市民歐蘇俠說:“小驛站利利索索,你看干干凈凈,拖得干干凈凈的多好。”
千鳥園驛站志愿者張芾說:“我們現在已經是文明城市了,就是我們的方方面面也要跟得上,就是讓市民生活更美好。”
從停車位到綠波帶,從禮讓行人到文明交通,從一所學校到教育片區規劃……在一次次蝶變中,城市的有形顏值和無形氣質都發生了巨變,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不斷提升。
市民劉士俠說:“生活在這樣的城市中,我們也很感到自豪,同時也督促我們自己,做一個文明人,為社會做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