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貧舉措。今年以來,宿遷市精準推進“電商就業扶貧示范區”“家門口就業扶貧集聚區”建設,讓廣大低收入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脫貧。
“郵費再去二三十塊錢,再去點本錢,一棵能苦百十塊錢沒問題。”眼下,苗木銷售迎來了旺季,在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雙蕩村,“十三五”建檔立卡低收入戶胡拉正忙著打包自家的盆景。
為了照顧患有慢性病的父親,2014年,從上海返鄉的胡拉開始嘗試網售花卉苗木。由于不會拍攝、不會運營、不會溝通,生意很少。就在他想要放棄的時候,2016年7月,省扶貧工作隊聯合沭陽縣扶貧辦、新河鎮投入30余萬元,在雙蕩村建設了扶貧教育教學平臺“電商扶貧驛站”,在人才、技術、資金、資源等方面全面孵化電商。
“我們也是作為第一批學員過去學習,當時說真的,幫助很大,包括一些圖片的拍攝技巧,一些運營技巧,包括寶貝的選款。”新河鎮雙蕩村村民胡拉說,在多方幫扶下,他不僅學會了攝影、包裝,網店的銷量也與日俱增。2017年他還清了外債。
到目前為止,新河鎮雙蕩村村民胡拉的網店營業額在四、五十萬左右,利潤十幾萬。
扶貧更要扶智,現在在雙蕩村,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學習電商知識,甚至主動加入培訓隊伍,分享成功經驗。
沭陽縣新河鎮雙蕩村電商扶貧驛站負責人胡方澤表示,電商扶貧驛站共舉辦了培訓班48期,800余人次,其中低收入戶360余人。
目前全村已發展電商360多家,帶動就業860多人。截至去年底,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0998元,全村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全部穩定脫貧。良好的創業環境,為創業者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為低收入農戶提供了就業創業的新“舞臺”。今年以來,全市實現返鄉就業創業48.72萬人,其中,2.55萬名低收入人口通過就業實現脫貧。
市人社局局長孫登懷表示,接下來,市人社局將充分發揮“電商就業扶貧示范e站”示范作用,打造成為技能提升“培訓站”、轉移就業“中轉站”和電商產品“展銷站”。搭建鄉鎮培訓合作平臺,不斷提高貧困勞動力網絡創業和電商技能培訓精準性,促進就業創業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