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面放心了,又踏實了?!彼蕹菂^埠子鎮西門居委會居民季強見到上門登記減貧救助工作人員既感激又高興。
目前,宿遷市62.9萬名“十三五”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已經全部脫貧,然而,各地部分困難群眾的致貧因素依然存在,返貧風險較高。為了建立常態化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夯實民生兜底保障基礎,今年九月,宿遷市發布了《宿遷市城鄉減貧救助對象認定辦法(試行)》,更牢兜住困難群眾民生底線。
在宿城區埠子鎮西門居委會,鎮村兩級減貧救助中心站工作人員來到農戶季強的家中,核實他家的基本信息。季強一家是“十三五”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兒子兒媳均實現穩定就業,目前一家七口年收入達4.7萬元,成功脫貧。
宿城區埠子鎮減貧救助中心工作人員吳芳芳了解到,農戶季強家的人口較多,勞動力卻較少,家庭人口有慢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腦梗,有因病致貧返貧的風險。
在了解季強家的情況后,鎮里主動上門對接,核實家庭信息,并在第一時間將他們家納入減貧救助對象登記。
“對轄區內貧困的邊緣對象1000余戶進行了摸排,目前初步審核為減貧救助對象,并錄入數據庫的有115人?!彼蕹菂^埠子鎮減貧救助中心工作人員吳芳芳說。
圍繞“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編密織牢基本民生保障網絡”,《辦法》明確了六類重點減貧救助對象認定標準,即低保對象、低收入家庭、特困供養人員、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對象、特困職工、臨時救助對象,并對這六類重點對象的家庭收入、財產、支出情況進行界定。特別是將監測對象幫扶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到了城市、社區。沭陽縣沭城街道自核定工作啟動以來,已發放300余份宣傳材料,將29戶102人納入減貧救助對象登記。
“一個是居民自主申報,第二就是經常到社區尋求救助,我們把救助的人納入民政系統進行比對,如果符合條件,我們就把他識別出來。”沭陽縣沭城街道減貧救助中心主任喬石堅說。
為進一步提升減貧救助精準化程度,《辦法》還明確,線下核定以外,還采用線上方式同步進行核定。
“一方面通過信息化手段,從相關部門獲取基礎信息,如戶籍婚姻登記殘疾證等,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比對的方式,在線上即可實現申請人家庭收入、財產剛性支出等全面比對,因此,宿遷市范圍內的困難群眾僅需提供身份證,簽定核對授權委托書,填寫申請表即可申請救助。”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工作人員邢政說。
與以往不同,此次減貧救助對象識別認定還首次設立了負面清單,從申請人主觀方面是否存在故意隱瞞家庭經濟狀況、拒絕對家庭收入情況進行調查、拒絕從事生產勞動以及其他具有超出合理消費水平的行為進行界定,明確了不得申請減貧救助的情形。
“不斷完善救助的政策、救助的流程、救助的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最終確保人民群眾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讓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的困難群眾,確保救助精準及時便民高效?!笔忻裾指本珠L袁成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