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決勝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脫貧成果,近年來,宿遷市積極開展消費扶貧、產業扶貧,加快項目推進,充分調動起經濟薄弱地區和低收入人口自主脫貧的積極性,促進當地人口穩定脫貧和地區產業發展。
一大早,宿遷市沭陽縣耿圩鎮閘西村村民姜建霞就在自家的多肉大棚里忙碌起來,由于患有血液疾病,不能干重活,在政府幫助下,2018年,她建起了占地五百多平的多肉大棚,自己創業。
宿遷市沭陽縣耿圩鎮閘西村村民姜建霞說:“一個月千把塊錢,比以前要強一點,在家里帶帶小孩,總比什么都不做,要強一點。”
2015年,耿圩鎮在淮西村建了一個占地五百多畝多肉植物培植園,針對一些有創業愿望的低收入戶,當地政府還提供小額抵押貸款、創業獎勵資金等方式,幫助他們種植多肉。
宿遷市沭陽縣耿圩鎮宣統委員馬天明說:“通過多肉產業帶動吸收了有100多農戶,500多人在里面就業,通過就業實現穩定的脫貧。”
以就業創業促脫貧,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家門口就業”項目1281個,帶動低收入農戶就業6.9萬人,人均年增收1.46萬元。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新形勢下,宿遷市把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作為改革核心,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構建城鄉統籌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實施意見。
宿遷市沭陽縣沭城街道減貧救助中心主任喬石堅說:“一個是居民自主申報,第二就是經常到社區尋求救助,我們把尋求救助的人納入民政系統進行比對,如果符合條件的,我們就把他識別出來。”
宿遷市沭陽縣扶貧辦主任周銘敏說:“初步建立了從發現監測對象、納入監測范圍、信息同步至職能部門、落實幫扶舉措,監督政策執行,直到監測對象達標退出的完整的、解決相對貧困體制機制,真正實現了相對貧困對象應識盡識、應幫盡幫、應退盡退。”
記者從宿遷市扶貧辦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全市62.9萬名低收入人口、18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脫貧達標,三個省級幫扶重點縣摘帽,三大片區面貌明顯改善,完成了“十三五”脫貧攻堅核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