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創建重在細節,細微處才能見功夫、見態度。近幾年,宿遷市堅持抓大不放小,從小處著手、從細節入手,讓文明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記者黃星月:“當您走在宿遷的街頭,總會注意到一些設計精美的景觀小品。它們造型獨特,色彩明艷,不僅起到宣傳作用的同時,更是扮靚了整個城市。”
在市區公園、街頭的綠化帶上,常常能看見不少景觀小品,它們或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提倡文明新風,使得原本單調的風景變得生動活潑起來。這不,記者在宿遷市宿豫區千鳥園廣場南門看到,五彩繽紛的鮮花陣,與周圍的風景相映成趣,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為了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我市在打造景觀小品時,將全國文明城市理念宣傳與城市景觀打造相結合,結合不同地點的實際情況,讓景觀小品在設計顏色、造型時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多形式、全方位展現文明新風尚。
宿遷市宿豫區城市管理局市容科科長周碩勇說:“基本上50米一個,有地插類的,有文字宣傳類的等各種各樣的宣傳形式。”
市民說:“這種景觀小品形式很好,不僅能讓人賞心悅目,而且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能夠提醒市民做文明人、行文明事。”
衡量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還得看志愿服務精神是否深入人心。在宿遷的大街小巷,總能看見一個個“小馬甲”的身影。
志愿者程春芳說:“比如這下雨天,我要文明疏導交通,我有馬甲,馬甲穿上、雨傘一打,我到那邊我說,你聽著這是人行道,你們司機要給我們宿遷帶來一個風景線,不管到哪里要禮讓行人。”
而志愿者的身后,是遍布全城的一個個志愿服務驛站,這些驛站構成了城市溫暖的港灣。環衛工人葉敬美負責宿遷市中醫院片區的保潔工作,坐落在醫院門口的一個志愿服務驛站,就是她最常落腳的地方。
環衛工人葉敬美說:“志愿者對我們的關心特別周到,給我們水,給我們休息的地點給里面乘涼。”
別看驛站的配置簡單,卻可以常年為過往群眾提供飲水、咨詢、應急藥品、手機充電、圖書閱覽等28項“保姆式”的便民服務。如今,志愿服務驛站已經遍布每一處街道社區,宿遷上下也形成了“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的誠信互助氛圍。
細微之處見真章。如今在宿遷,“車讓人,人快走”、“人情新風‘宿9條’”等文明“氣質”已經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市民也積極參與到文明創建當中來,守護“全國文明城市”這來之不易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