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他37年如一日扎根洪澤湖畔,致力于洪澤湖漁鼓等非遺項目的保護、研究,讓一大批漁家文化遺產得到了保護與傳承。他就是泗洪縣半城鎮文化廣電服務中心主任張仁高。
走進位于泗洪縣半城鎮群眾文化活動中心的張仁高刻紙工作室,臺燈之下,一把刻刀、一張紅紙、一副圖案,精心鐫刻著洪澤湖畔的春華秋實。從獨自刻畫到傳承新人,如今的張仁高帶動同事一起搞刻紙、辦展覽,宣傳傳統手藝。
半城地處洪澤湖畔,有著獨特的漁家文化。自1983年參加工作以來,張仁高便積極開展境內的洪澤湖民間文化資源收集整理工作。由他挖掘整理的洪澤湖漁鼓、刻紙門花、半城酥肉等17個非遺項目分別成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保護項目,使半城鎮成為全市非遺保護項目最多的鄉鎮。
“這幾年,為了加強對這些文化遺產的保護,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搞了一些傳統文化的培訓,通過培訓,使這些文化遺產得到非常好的傳承。”泗洪縣半城鎮文化廣電服務中心主任張仁高說道。
多年來,張仁高還利用掌握的民間文化成果,在全鎮建成了洪澤湖民俗博物館、洪澤湖漁鼓傳承基地、穆墩島風情館等7個展館。如今,在洪澤湖民俗博物館,400多件漁家民俗用品真實還原了半城鎮漁民的生產生活,這些展品也是張仁高歷時三十多年努力收集整理而來。在半城鎮,這些展館已經成為當地青少年的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忘初心牢記自己入黨誓詞,在文化傳承和文化保護方面進一步開展工作,在傳幫帶上面下功夫,把這么優秀的文化遺產給保護下去、傳承下去,使這些文化遺產不會丟失。”泗洪縣半城鎮文化廣電服務中心主任張仁高說道。
總共: 1頁
作者:石春燕 李愛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