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化“一村一法律顧問”全覆蓋工作,宿遷市選強配優,多措并舉,推動村(社區)法律服務全面升級,從“有形全覆蓋”到“有效全覆蓋”。
時至六月,宿遷市宿豫區杉荷園社區蓮藕種植大戶陸淼家承包的300多畝荷塘,已長出了一片新綠。去年年底,陸淼與社區簽了近300畝地的合同,打算進行蓮藕種植。然而到今年三月,原先的租戶郭成軍卻遲遲不肯將土地退還。
眼看就要誤了農時,在多次溝通無效的情況下,陸淼便找到了社區的法律顧問。
杉荷園社區法律顧問孫成山說:“我們律師跟他們講,這個合同當初簽訂是不規范的,租金當中有的是只是100塊錢,這明顯是低于目前的行情的。”
原合同中的價格簽訂時明顯低于市場價,屬于不規范合同。在律師的講解下,郭成軍終于松了口,如數歸還了土地。
類似的糾紛,在農村不勝枚舉,這也讓村(社區)的法律資源顯得尤為重要。為切實推進司法行政工作“力量下沉,窗口前移”,打通法律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5月份以來,我市在繼續保持“一村一法律顧問”全覆蓋的基礎上,選強配優,多措并舉,進一步深化體系建設,增強服務質效,推動法律顧問從“有形全覆蓋”到“有效全覆蓋”的質變。
宿遷市宿豫區司法局政治部主任吳愛梅說:“要求他們每個月到村提供不少于8小時的法律服務。另外,我們要求他每個季度到這個村給村民提供法制講座不少于一次,我們加強對法律顧問進行考核,是通過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這個考評相結合。”
截至目前,全市現有村(社區)1458個,法律顧問728名,法律顧問配備率達100%。下一步,宿遷市還將利用互聯網+實體互補優勢,打造法律服務立體平臺,努力讓更多的城鄉居民共享法治建設成果。
總共: 1頁
作者:黃星月 ,吳炳翔 宿豫臺 周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