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中國酒都文化旅游節上,眾多行業協會、院校領導以及知名酒企領導與嘉賓、媒體齊聚宿遷,論道謀發展。匯聚如此多大咖精英的盛會,碰撞出了怎樣的思想火花?宿遷的中國酒都建設又將如何發力?
李曙光:交流合作
酒是宿遷三寶之一。宿遷具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和豐富的酒文化內涵,是中國最重要的白酒產地之一。作為擁有兩大“中國名酒”的設區市,我市于2012年被授予“中國白酒之都”稱號。去年以來,我市與時俱進加快推進“中國酒都”建設,以“六大工程”為抓手,加快做大做強酒產業、做特做美中心城市、做優做響酒都品牌,全力打造聞名全國、享譽世界的“中國酒都”。這也給同為中國白酒之都的宜賓五糧液一個交流合作的機會。
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宿遷的這個規劃是很好的,要求很高,思路很開闊,產業之間的龍頭發展也規劃得非常到位。宜賓和宿遷都是中國的兩大酒都,我們五糧液和洋河都是品牌企業。我們有很多合作的空間,我們正在產品的創新發展方面和工業的創新合作方面,深化這方面合作工作。
徐巖:創新引領
“酒”是產業,是酒都建設的核心所在,目前,我市共有各類酒企近150家,而白酒多元化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徐巖認為,加強創新,將創新精神和宿遷自然優勢更好都融合在一起,才能夠引領中國白酒的發展。
江南大學副校長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徐巖:從整個生態區域的建設,從釀造技術的創新和提升以及整體的這種標準化,這種圍繞品質如何能夠建立起一套的話完整的酒的生產平價市場消費的更完整的一套體系,我想的話我們會在中國白酒技術層面上也會給他以更多的支持,應該使得洋河的酒的話應該來講更好的能夠引領我們的發展。
周錫生:文化交融
建設“中國酒都”,宿遷底氣十足。宿遷釀酒興于隋唐、盛于明清,有著1300多年釀酒歷史,以盛產美酒而名揚天下。而這一歷史文化資源在新華社原副社長周錫生看來就大有文章可做。
新華社原副社長東南大學文化傳媒與國家戰略研究院院長周錫生:古老的東西,歷史的東西,文化的東西跟現代的東西整個結合起來,你要復原,把古老的造酒歷史,把它田園風光還原出來,結合這運河文化,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方面,它就可以吸引很多人。
周毅彪:產業集群
如果說,酒是詩的風骨,那么產業則可稱為酒之風骨。從去年開始,宿遷就瞄準千億級酒產業目標,大力實施酒業倍增工程,全力打造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為中國酒都建設構筑堅實的發展支撐。省工信廳也全力支持,今年編制了培育宿遷食品產業的工作方案,全力支持我市包括酒在內的食品飲料產業的發展。
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周毅彪:一個是強化規劃引領,通過把這個區域的集群的地位上升為省里面的重點支持的力度。同時針對集群的重點企業,我們要加大培育的力度,第三我想還是這個叫要進一步的支持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發展,要抓好產業鏈的延伸,要強鏈、補鏈、延鏈,要培育一批真正有競爭力,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
王耀:扛起責任
產業集群需要龍頭帶動。建設“中國酒都”,我市將著眼點放在打造酒企“航母”和酒企“艦隊”上。作為宿遷酒企“航母”,蘇酒集團守初心、擔使命,圍繞“千億產值、萬億市值”目標,一方面全面融入酒都建設,另一方面做好洋河、雙溝兩大品牌使,挖掘綿柔型白酒的核心價值和市場潛力,不斷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蘇酒集團董事局主席洋河股份董事長黨委書記王耀:第一就是要做好生態的建設,就是打造生態洋河,生態立企,把企業應有的責任擔當起來。為我們的好酒創造更好的環境。第二個呢,就是叫打造文化洋河,要打造洋河5A級的旅游景區,要和洋河新區形成一體,與酒都宿遷形成一體,能夠成為我們酒都宿遷的新門面。第三呢,就是要塑造品質洋河,使我們的酒更加厚重,更加棉厚,更加余味悠長。第四方面,就是打造夢想洋河,要創新引領我們的發展,把企業做大做強,也為我們的酒都宿遷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