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沭陽經開區的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趕制一批國內訂單。受疫情影響,企業部分外貿業務暫停。面對復工后的危機,企業迅速調整戰略,瞄準了國內市場。
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財務總監錢鵬翔:在國內客戶的發展上來(下功夫),用電話的方式,用微信的方式,積極主動與客戶溝通,這樣就保證在一開工的時候,訂單就源源不斷地能過來。
從危機中捕捉機遇。作為全國最大的電子提花機產業化基地,企業還靜下心來,把更多功夫放在新產品研發上,并積極探索更多的經營模式,適應疫情下的發展需要。
企業開拓思路,努力復產。政府貼心幫辦,問需解難。當前,各地政府也主動靠前,補“斷點”通“堵點”,推動企業生產步入正軌。位于宿城經開區的江蘇東欣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產丁腈手套的企業,復工以來一直在滿負荷生產,但50名用工缺口卻成了影響生產的“大問題”。沒成想,園區派駐的“助廠員”起了大作用。
江蘇東欣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斌:政府用半個月時間給我們解決了用工的缺口。希望下一場雨,立馬就下來了雨,很激動,有一種望梅止渴一樣的感覺。
復工以來,我市開展了“四幫四送”助企活動,并選派人員進駐企業,解決防疫、招工和材料供應等問題。在宿遷聯盛科技集團,各車間的生產有條不紊。復工之初,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資金問題。惠企16條出臺后,聯盛科技享受到了電費減免、保險緩繳政策,以及300萬元的政府補貼。目前企業已經恢復活力,今年的開票收入將超過20億元。
宿遷聯盛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繆克湯:給我們提供了物質上、精神上,包括嚴格管理上的一些政策,我們還是有信心在疫情面前盡量不耽誤自己的生產。
大到物資準備、物流運輸、資金保障,小到水電費減免、員工住宿、公共場所消毒等各類難題,都有“保姆式”的幫辦。目前,全市1721家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面復工,真正解決了生產的“后顧之憂”,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實現“雙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