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不少農產品出現滯銷。宿遷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起來,努力做好農產品產銷對接,讓不少農產品由滯銷變“俏銷”。
2月19日上午,在宿遷經開區南蔡鄉南苑蔬菜專業合作社,不少村民正將自家大棚里的蔬菜運送到這里。村民陸秀梅一共種植了十三個大棚,一連七天她都準時到這里送菜。而在這之前,今年長勢喜人的蔬菜賣不出去,成了她的心病。
宿遷經開區南蔡鄉新蔡村村民陸秀梅:“往這里送茄子,花菜,今年茄子賣了50塊錢一包,菜可以說都可以賣出去。我們放心了,不可能爛在地里。”
南苑蔬菜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大,蔬菜儲備充足,然而疫情防控期間,沒有銷路成了最大的難題。南蔡鄉想方設法協調辦理車輛通行證,并聯系商務等相關部門統一調配管理。疫情期間,截至目前,南蔡鄉對外銷售蔬菜達360噸,銷售額140余萬元。
宿遷經開區南蔡鄉主任科員王以春:“我們組織蔬菜經紀人,蔬菜種植大戶,辦理綠色通道通行證。全鄉目前已經辦理了四張,并且到華東農貿大市場進行對接,保證蔬菜正常供應。”
一邊是田頭,一邊是餐桌。在沭陽,針對當前疫情期間蔬菜滯銷和居民外出采買不便的難題,沭陽團縣委聯合江蘇省農村青年創業協會,依托網購平臺,把農村滯銷的蔬菜直銷到小區門口。目前,龍廟茼蒿、萬匹西紅柿、吳集白菜等都有了銷售協議。
江蘇省農村青年創業協會副會長李勃:“我們共同去聯系一些滯銷農產品,對接好以后直接去上門去購買過來,然后所有居民的話是通過我們的APP下單,下單以后當天下單,第二天上午12:00直接供到新社區站點。”
為解決農產品銷售不暢問題,各地各職能部門行動起來,宿遷市農業農村局及時統計匯總和實行動態跟蹤,做好菜農與批發市場、復工單位的供需對接,優先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同時整合各方資源、暢通運輸渠道,及時發布我市農產品供求信息,將銷售市場拓展到外地城市。泗陽縣啟動“公益助農”活動,通過融媒體中心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宿豫區仰化鎮政府組織訓練專業挖藕人,解決1萬多畝蓮藕的采挖問題。目前,還剩四千余畝蓮藕正在采摘銷售。
宿遷市宿豫區仰化鎮農服中心主任張宗春:“我們先后組織了五批35人培訓,為他們提供技術力量,面對銷路難問題,我們積極聯系上級有關部門,為他們開通綠色通道,先后開通了北京、山東、重慶等蔬菜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