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好結構做出特色,是實現土地增收的好路徑。今年,宿遷市持續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培育一批新產業、新模式,農業競爭力不斷提升。
上午,宿城區屠園鄉首屆米王爭霸賽正在進行,來自全鄉的八家參賽單位帶來精心培育的大米,開展激烈角逐。種糧大戶夏仰順的“南粳2728”大米榮獲了第三名的好成績,他的300畝土地也實現了效益倍增。
“從2018年我選擇優質稻米種植這一塊,口感高于普通稻米,在市場前景很客觀,讓父老鄉親也對優質稻米有很大的認可。”宿城區屠園鄉種糧大戶 夏仰順 說道。
最近幾年,屠園鄉加大了農業布局調整力度,通過推動土地流轉、搭建三資管理平臺,全面完成5000畝稻麥綠色高質高產示范基地創建工作,帶動了一批像夏仰順這樣家庭農場主先行致富。
“我們的水是駱馬湖的水引過來,第二選擇優質的品種,我們今年重點通過區農委推薦試點的晚育重點推廣,為了創建品牌這一塊我們已經國家申請屠園紅地理標識,現在已經通過國家認證了。”宿城區屠園鄉農服中心主任 余康生 說道。
目前宿城區屠園鄉已完成屠園紅大米、李禮家庭農場的藕蝦、禾甜果蔬合作社的厚皮甜瓜三個商標注冊工作,象賢葡萄已通過國家農業農村部認證,打響了屠園鄉農業的品牌。
屠園鄉僅僅是我市農業調結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的一個生動寫照。在泗陽縣三莊鄉325省道兩側,雖是冬閑時節,這里卻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幾百名村民正熱火朝天地忙著栽植碧根果。費渡村今年流轉了200多畝土地栽植碧根果。
“碧根果的優勢比較多,掛果時間比較長,在前三年我們可以進行農業的套種,提高了農業結構的利用率。”泗陽縣三莊鄉費渡村黨支部書記 趙媛媛 說道。
三莊鄉積極實施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發展向規模要效益,向市場找項目,向品牌樹形象。截至目前,三莊鄉共建成1000畝以上單品高效農業示范基地10個、新增產業結構調整面積3萬畝。全鄉已建立家庭農場88個和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4萬畝。
“通過三年打造,我鄉逐漸形成了2000畝的大蒜,萬畝以上的蝦蟹稻,還有一萬畝以上的桃果產業。”泗陽縣三莊鄉農服中心主任 王公明 說道。
近年來,我市從作物結構、品種結構、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四個層面持續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推動優勢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全市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面積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全市新增生態高效農業面積23.8萬畝,累計達238萬畝,占比36.8%,較傳統稻麥輪作畝均增收4000元以上。新增高標準農田44萬畝,帶動村集體增收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