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帶動強 富民增收勢頭旺
鄉村振興,產業是重要支撐。泗陽的來安街道新境界花卉基地,采用“工廠化、標準化、智能化”模式,著力打造訂單農業。項目高峰用工達200人,全部建成后可輻射帶動周邊2萬畝月季大田種植,每畝年產值約3萬元,年收入3000余萬元。
泗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朝霞:“作為我們農業農村局,主要是落實好“四個圍繞”“一個總抓”,圍繞我們農業結構調整、重大項目(建設)、農業招商引資、高標準農田建設,來抓好我們產業扶貧、錨點產業富民工作。”
產業配套全 農房改善保障足
努力讓農民群眾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生活,是農房改善的應有之義。沭陽縣耿圩鎮淮西新型社區,圍繞花木主導產業在小區周邊配套布局了多肉培植園、蘇臺花木產業園等四個項目,吸引了淮西村1020名在家勞動力全部實現就地創業和就業,真正實現了生態宜居和產業富民的有機結合。
沭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葉軍志:“圍繞34個農民集中居住區,我們通過內培外引,共配套了100個各類產業的項目。主要是圍繞花木,果蔬以及畜禽養殖等特色產業配套農業項目是60個,工業項目是40個,通過這些項目的配套建設,來加快我縣鄉村振興的步伐。”
寫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需要明思路、措施實。通過實地觀摩,大家也明確了各自的發展路線圖。
洋河新區黨工委書記張聯東:“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速度迅猛、農房改善的標準比較高、脫貧攻堅的步伐也比較快,應該說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那么作為洋河新區,下一步,我們將以農業現代化來引領鄉村振興,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的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服務體系,以農業現代化來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泗洪縣委書記王曉東:“堅決打好脫貧攻堅這樣一個收官之戰,確保一戶不落,一戶不少,全部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第二打好農民住房條件改善的攻堅戰,讓更多的老百姓搬進新房,住上新屋,第三堅決打好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的收官之戰,通過公共空間治理來提升鄉村振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