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更是重中之重。這兩年,隨著泗陽400多個家門口就業項目的建成,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稱心的工作。
午飯時間剛過,在泗陽縣王集鎮恒潤電子有限公司劉灣分公司,不少附近的居民就已經趕到廠里開始工作。這個家門口就業點,主要生產加工小型變壓器。大工序四道、小工序20多道,工人們的工作很容易上手。
如何讓留守在農村的勞動人口有活干、能增收,同時吸引外出打工的人回鄉就業創業,正是農村精準扶貧的著力點。目前,僅王集鎮就發展了52個家門口就業工程,帶動兩千多名村民就業,其中134名低收入人口。
泗陽縣王集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於亮:“按照每年4個,增加4個家門口就業基地的這種模式來推動我們低收入戶。在家門口就近就業。一方面增收,一方面方便接送孩子。”
恒潤電子有限公司劉灣分公司負責人周曉:“當時我們選擇劉灣社區這個地方。要考慮第一個勞動力比較豐富一些。第二個就是留守人群比較多。在平均下來員工每天可以拿到100~130左右不等。我們總產值今年也可以達到400萬。”
對恒潤電子來說,隨著企業的發展,現在最擔心的反而是用工問題,為此,當地政府在鼓勵返鄉就業創業上下足了功夫。
泗陽縣王集鎮劉灣社區書記劉誠成:“在元旦期間我們通過微信以及電話聯系。在春節前都進行了到蘇錫常上海。我們都安排村組干部去到大的企業勸說返鄉就業。已經返鄉回到劉灣就業的有20余名。”
近年來,泗陽積極動員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創業,主動出臺落實返鄉創業相關優惠政策,積極實施家門口就業富民工程,努力實現農村勞動力家門口就業創業。截至目前,泗陽共建成“家門口”就業項目400多個,實現了每個村至少有1個“家門口”就業項目,直接帶動3萬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總共: 1頁
作者:丁國燦 ,薛瑾 泗陽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