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宿遷市緊緊抓住全省推進蘇北農民住房條件改善這一機遇,謀劃全市農村新興社區建設,農民富、農村美的新農村,正在宿遷大地悄然鋪開。
一大早,在泗洪縣朱湖鎮新行村,農房改善項目工地就忙碌了起來,伴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新行村282戶村民很快就要搬入他們期盼已久的新家園。
“我們家原來的老房子已經都破舊了好多年,很迫切希望能蓋一套新房子,從開始建房,在我們老百姓心目當中,每個人都感到心里很舒暢,很激動的。”泗洪縣朱湖鎮新行村村民 張士彩 說道。
搬新房、過上新生活,新行村農房改善項目將農村老舊房屋和“空心村”整合,計劃建設新民居420套、提升改造42戶。
“我們在項目區設置了前置指揮所,對工程的質量及進度進行一天24小時的監控,定期邀請縣農房辦及縣質檢部門,對我們在建項目進行跟蹤督辦,做好農房項目的工程。”泗洪縣朱湖鎮黨委副書記 楊中平 說道。
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不僅要讓農村居民過上康居生活,更要讓他們走上富民道路。宿豫區新莊鎮杉荷園社區居民盛繼權是村里的一名低收入戶,去年在政府幫助下,沒花一分錢流轉了三個大棚種植草莓。
“一個棚子(收入)兩萬多塊錢,三個棚子六萬多塊錢,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完全脫貧了。”宿豫區新莊鎮杉荷園社區居民 盛繼權 說道。
讓老盛高興的,不僅是收入多了,伴隨著杉荷園新型社區的建成搬遷,他也在去年搬進了期盼已久的小洋房,過上了醫、教、住、行、娛都在家門口的新型社區。
“以前我們住房是為了生存,不漏雨有地方住就行了,現在我們都住進小洋房了,樓上樓下,我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們心里也都滿足了。”宿豫區新莊鎮杉荷園社區居民 盛繼權 說道。
以“優居”為牽引,在農房改善過程中,宿遷市堅持公共服務設施優先布局的原則,明確4大類39項集成項目清單和8大類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標準,以農房項目為引領,集成配套“水電路氣綠田網”,現已整合“四好”農路、土地綜合整治、污水處理等各類項目288個。
“同步開展社會治理和文化服務,要讓他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同時還要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宿豫區新莊鎮杉荷園社區黨委書記 陳先揚 說道。
自去年宿遷市全面啟動農房改善工作以來,全市已搬遷農戶10萬戶,越來越多的農民住房條件得到了改善。今年,全市又啟動了157個農房改善項目,越來越多高品質的現代化農房將在宿遷農村扎根。
“圍繞“四統籌提升”精準發力,認真抓好政策標準、規劃布局、建設模式、組織推進“四個統籌”,切實做到群眾利益、項目品質品位、支撐保障水平“三個提升”。”市農房辦副主任 王彬 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