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金菊盛開,泗陽縣張家圩鎮處處金黃,一片豐收的景象。自鎮里發展菊花產業以來,村民們實現了家門口的就業增收。菊花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強村之業、富民之花。
張桂榮是張家圩鎮顏圩村小有名氣的采菊高手,這幾天,忙完了家里的菊花采摘,她和鄰居們一起到顏倪河兩岸的菊花基地打工掙錢。
村民張桂榮:我們家也種這花,收入很好,我今天也能采200多斤,收入也能150—160塊錢一天。
兩年前,顏圩村顏倪河兩岸還是一片荒灘、雜草叢生。通過公共空間治理,村里把荒灘地收回,統一規劃種植金菊達770畝,美化環境的同時也增強了村集體經濟。
張家圩鎮顏圩村黨支部書記顏曉舟:我們畝產在1300公斤左右,每公斤是三塊錢左右,每天我們采摘近22000斤左右,鹽城的銷售商定點來采購。
而在小史集社區的一處菊花深加工廠,剛采摘的金絲皇菊擺放整齊等待烘干。60歲村民黃梅是“擺花隊伍”中的一員,到了這兒,“坐著”就把錢掙了。
村民黃梅:六塊錢一小時,想什么時候來就什么時候來。家里顧著了,小孩也帶了。
小史集村的金絲皇菊主要銷往蘇錫常、浙江、上海一帶,在市場上十分走俏。剛采摘的收購價是一公斤8塊錢,深加工后達一公斤200塊錢,附加值增長超過二十倍。
張家圩鎮小史集社區黨委書記史以亮:種植面積大大約在2000畝,總產值在800多萬。帶動我們當地人就業在150人左右。我們全村有80多戶,是通過這個產業來脫貧的。
自2017年,張家圩鎮在小史集社區試種菊花500畝成功后,便將種植面積擴大6個村共4000畝。目前已建設了3個菊花深加工廠。除了發展菊花的茶用和藥用項目外,還與南京農業大學進行產學研合作,引進了菊花香皂、菊花面膜、菊花精油等高端產品,延長產業鏈,增加菊花的附加值。
總共: 1頁
作者:黃星月 姜東汶 泗陽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