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是民生之本。今年,宿遷市全力攻堅污染防治各項工作,堅持點面結合、標本兼治,系統推進水、氣、土三大領域污染防治,著力構建藍天碧水好生態。
上午,在宿城區太湖路小學項目的施工現場,住建局工作人員正在對施工現場的揚塵設施進行突擊檢查。從圍擋清洗、霧化噴淋設備再到到揚塵監控,工作人員檢查得格外仔細。
“我們這個噴淋是全天噴淋,我們施工車輛這一塊兒,只要車輛進出都要登記,要進行清洗。”項目現場負責人 劉豐 說道。
今年,宿遷市出臺了《市區揚塵污染防治標準化管理有關規定》,將抑塵霧炮、揚塵在線監測設備等設備作為易產生揚塵場地的標配,做到了管控揚塵無死角。宿城區住建局專門成立了建筑工地揚塵巡查小組,出動檢查人員160余次,下發《責令整改通知單》98份,立案查處31起,處罰金額310萬元。
“對于多次整改不到位或重復發生的問題,我們對項目單位處罰十萬元的頂額處罰。對于拒不整改或者問題比較嚴重的單位,我們對施工單位進行不良行為記錄,并驅逐出建筑市場。”宿城區住建局質安站工作人員 單成望 說道。
既要空氣好,又要水清河暢。在宿豫區順興河整治工程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鋪設護砌。順興河作為連接多個宿豫村居的重要排澇渠,由于長期水系不通,水質污染嚴重。今年,宿豫區將其納入重點整治河道。自3月份進場施工以來,主體工程已完成總進度的85%,預計11月底全面竣工。
“向南同馬河進行連接,向北同六塘河和進行連接,形成一個水系連通。我們在整治過程中又對河道內進行了綠化,來使水質能夠得到進一步凈化。”宿豫區水利局水利工程處主任 馬勇 說道。
“綠色增值強生態”。今年,宿遷市緊扣“江蘇生態大公園”定位,以最嚴格的標準、最嚴實的舉措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截至10月底,全市PM2.5濃度減降幅度位居全省第三;水環境26個省考以上斷面達到或優于III類比例上升11.5個百分點,其中7個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中央環保督查組交辦的81個信訪件全部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