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行業既是能耗大戶,也是排放大戶,公路貨運車輛特別是中重型的柴油貨車尾氣排放是主要的大氣污染源之一。近日,宿遷市印發了《宿遷市運輸結構調整實施方案》,通過“六大行動”推進“公轉鐵、公轉水”,鐵水聯運迎來新機遇。
推動運輸結構調整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實施方案》工作目標依據《江蘇省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而設定。
主要內容包括“貨運鐵路擴能行動”、“水路運輸升級行動”、“多式聯運提速行動”、“公路貨運治理行動”、“城鄉綠色配送行動”、“信息資源整合行動”等六大行動。
“主要涉及鐵路貨物運輸、多式聯運、重點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等增長量,到2020年,全市貨物運輸結構明顯優化,鐵路、水路承擔的大宗貨物運輸量顯著提高,港口鐵路集疏運量和集裝箱多式聯運量大幅增長。”市交通運輸局總工 宋學文 說道。
運河宿遷港是我市對外開放的大通道,上午,一艘大型貨船停泊在口岸,等待宿遷的大米、面粉裝箱,它們的目的地是廣州、深圳。
江蘇運興是第一家入駐宿遷港的物流企業,開通了第一條集裝箱航線,王軍闖也見證了港口的發展與變化。
“從我們剛開始來的時候,一周正常是開兩班,大概在三條到4條船就可以滿足了,現在貨運量不斷的增加,我們不斷的在這條航線上增加運力,現在船舶增加到6、7條。”江蘇運興集裝箱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軍闖 說道。
“我們今年的吞吐量在散雜貨這一塊比去年同期比增長了240%,集裝箱我們比去年同期比增長了70%,截至2019年10月15號,已經突破了5萬標箱。”港口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何好 說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宿遷企業選擇水路運輸,相比公路,它的承載量更大,價格更實惠,也更環保。而且《實施意見》出臺了一些非常“誘人”的政策。
一是嚴格執行“取消船舶港務費相關政策”。自2015年10月1曰零時起,取消船舶港務費等7項中央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二是“船閘過閘費”優惠。我市交通船閘于2017年1月1日起,對船舶過閘費在現有征收標準上給予20%的優惠,對集裝箱貨運船舶免收過閘費。
三是對進出運河宿遷港的集裝箱運輸車輛在市內免收普通公路通行費的優惠。
“目前宿遷已經開通的集裝航線主要是3個方向,1個是我們到南京方向,目前每周3個班次,第2個到連云港每周5個班次,第3到太倉每周是12~16個班次,其中有4個航線到太倉是點對點直航的。”港口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何好 說道。
在水運系統升級方面,還在全力推進宿連航道項目,2020年8月底前完成用地批復,第四季度具備開工條件。鐵路方面,我市為構建以鐵水聯運為特色的貨運鐵路網絡,將運河宿遷港鐵路專用線項目納入2020年開工的重點項目,進一步提升鐵路運能。
“優點比如說綠色環保,不受季節和天氣的影響,載運量大、運費來說比較低廉。那邊是化肥從青海過來的,成本大約200塊錢(每噸)左右。”南京貨運中心洋河站貨運負責人 朱華林 說道。
研究表明,鐵路單位貨物周轉量的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僅為公路的七分之一和十三分之一,水路和鐵路比公路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具有較大優勢。通過水、鐵 “聯誼”,減少了不合理的公路運輸,將更多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由公路有序轉移至水路、鐵路,提高綜合運輸效率,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但這還不夠,公路貨運治理將更嚴格。
“在全市的重要點路段進行布控,強化科技治超和超限非現場執法,各超限檢測站安排專人密切關注動態系統和S324收費站稱重系統數據變化,及時掌握各系統超限率,同時依托系統數據實施非現場處罰。”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執法人員 沈波 說道。
《實施方案》指出,一是強化公路貨運車輛超限超載治理,進一步加強全市貨運源頭單位和道路運輸企業監管。二是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集約高效發展,積極培育無人車承運試點企業。通過“六大行動”的推進:
與2017年相比,2020年全市鐵路貨運量增長15萬噸、增長71.3%;多式聯運貨運量、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增長30%以上。鋼鐵、電解鋁、電力、焦化等重點企業鐵路運輸和水路運輸比例達到50%以上。
“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既是支撐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交通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而我市又有豐富的水路資源,鐵路建設項目也在穩步增加,因此,加快推進運輸結構的調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市交通運輸局總工 宋學文 說道。